7月,鱿鱼价格指数小幅下跌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08-08
  • 分享到QQ空间

一、指数总体运行表现

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从月价格指数表现来看,2025年7月,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小幅下跌。从周价格指数表现来看,鱿鱼价格指数稳中略跌,截至第五周收于272.12点,较6月最后一周下跌2.15%。

二、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受鱿鱼资源周期性波动与市场供需格局调整的双重影响,近期鱿鱼指数走势总体平稳。2025年7月,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收于277.91点,环比下跌1.12%。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月)

2025年7月,四大海域鱿鱼月价格指数表现为“三跌一涨”

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小幅下滑,收于310.51点,环比跌幅为1.78%。据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统计,2025年1-6月舟山市累计海关报关的东南太平洋鱿鱼总产量为23.5万吨,同比飙升88%。此外,源于今年渔汛异常,往年5月后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资源减少的情况并未出现,捕捞期反而延长两月,致使6月产量大幅高于历史同期。大量新增的6月渔获叠加前期高企的库存,短期内集中涌入市场,供给水平明显溢出,推动7月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小幅走低。

西南大西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收于203.39点,环比涨幅为1.93%。据舟山远洋渔业协会统计,2025年1-6月舟山市阿根廷鱿鱼运回(报关)产量4.17万吨,同比下降10.58%,市场库存整体偏低。此外,中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的自主休渔已于7月1日开始,在传统渔汛尾期切断捕捞,使市场完全停止鱿鱼供给。整体来看,7月西南大西洋鱿鱼市场流通资源大幅下降,推动该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西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小幅下跌,指数收于219.70点,环比窄幅下跌0.71%。2025年,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赤鱿捕捞开局良好,26艘作业船(同比+2艘)中部分已满载,预计7月首批返港产量即超2500吨,叠加延迟返航及大型船舶捕捞渔获,今夏总产量有望突破4000吨,创2020年以来新高。良好的捕捞开局以及后续积极捕捞预期,共同推动7月西北太平洋鱿鱼价格指数窄幅下行。

印度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小幅走低,收于251.47点,环比下跌1.92%。印度洋海域鱿鱼资源在全球产量中占比相对较小,价格波动易受其他鱿鱼市场动态的影响,受周边海域鱿鱼价格普遍下跌的影响,印度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呈现小幅下跌趋势。

各海域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变动


三、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2025年7月,中国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稳中略跌。具体来看,指数从第一周起小幅走低,截至第五周收于272.12点,较6月最后一周下跌2.15%。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周)

细分来看,东南太平洋鱿鱼周价格指数从首周起持续小幅下滑。西南太平洋鱿鱼周价格指数首周保持稳定,在第二周小幅走低后持续回暖。西北太平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在首两周走势平稳,第三周小幅走低,此后保持平稳。印度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在首两周稳健运行后,持续小幅走低,月末保持稳定。

各海域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


四、行情展望

1、产业资讯汇总

(1)秘鲁启动“巨型鱿鱼行动III”,护航鱿鱼资源可持续发展

秘鲁生产部(PRODUCE)通过第00248-2025-PRODUCE号部长决议,批准执行“巨型鱿鱼行动III”。这项行动由秘鲁生产部和秘鲁海洋研究所共同监测与管控,将收集关于“巨型鱿鱼”的关键技术信息,在严格的科学和可持续性框架下,对丰度指标、种群结构、繁殖特性和海洋环境条件进行评估。最终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关措施保障鱿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活动的稳定。

(2)墨鱼及鱿鱼进口总量增加,各主要来源国进口量走势不一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5年1-6月冻墨鱼和鱿鱼总进口达到19.80万吨,同比增长11.66%,中国整体市场对冻墨鱼和鱿鱼的需求增强,显示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其中,印尼、秘鲁和阿根廷三个主要来源国的进口量和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印度尼西亚1-6月进口数据为3.27万吨,同比减少30.53%;秘鲁1-6月进口数据为4.54万吨,同比增加418.06%;阿根廷1-6月进口数据为2.61万吨,同比减少8.43%。

2、指数走势预测

东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等多个海域处于禁渔期间,叠加前期鱿鱼库存资源在8月进入消化尾声,预计供给呈收缩态势。在供给收缩且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鱿鱼价格具有一定上行空间。预计2025年8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或将呈现“稳中偏强,小幅走高”的格局。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