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数总体运行表现
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数据观测显示:从月价格指数表现来看,2025年4月,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继续上扬,但涨势有所放缓。从周价格指数表现来看,指数保持高位波动运行,截至第四周收于281.62点,较3月最后一周下跌2.49%。
二、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近期鱿鱼市场受资源量波动加剧与供需结构性错配影响,行情呈现出高位震荡特征。2025年4月,中国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继续上扬,收于历史新高287.32点,环比上涨1.51%,涨幅较上期收窄6.21个百分点。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月)
2025年4月,四大海域鱿鱼月价格指数表现为“三涨一跌”。
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依旧呈上涨趋势,收于322.47点,环比涨幅1.27%,较上期显著缩小8.24个百分点。国际资讯显示,4月秘鲁近海水域鱿鱼上岸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下旬渔船作业量受复活节假期影响有所减少;我国远洋渔船产量基本保持平稳,从年初以来单船捕捞量约为700-800吨,月末部分渔船因检修维护返航回国。综合来看,东南太平洋鱿鱼供应仍处于调整状态,终端消费需求在高价抑制下表现相对疲软,市场参与者观望情绪浓厚,报价策略趋于审慎,成交活跃度不高,多方因素共同导致鱿鱼价格指数涨势放缓。
西南大西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收于211.44点,环比上涨2.60%。4月,西南大西洋(线内)捕捞情况较为理想,鱿鱼资源量被评估为2006年以来最佳水平,根据阿根廷官方公布数据,截至4月15日,鱿鱼总捕捞量已达122954吨。中国依旧是阿根廷鱿鱼的最大出口国,据统计,一季度阿根廷鱿鱼累计出口67530吨,其中约45245吨出口至中国,占比达到67%。线外捕捞情况同样表现良好,4月中上旬,我国捕捞远洋鱿鱼的各类船只捕捞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下旬有所增加,年初至4月末平均产量约350吨,大拖网船平均产量1200-1300吨,小拖网船平均产量640吨。整体来看,西南大西洋鱿鱼供应相对宽松,但因东南太平洋鱿鱼资源仍处于恢复阶段,需求转嫁推动西南大西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涨。
此前,日本渔业政策委员会宣布,考虑到飞鱿资源的持续下滑,因此将2025年的鱿鱼捕捞配额削减76%,降至创纪录低点的1.92万吨。受政策传导和其他海域价格上涨的联动影响,西北太平洋鱿鱼价格指数收于219.68点,环比上涨4.88%,涨幅较为明显。
印度洋海域鱿鱼资源在全球产量中占比较小,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其他鱿鱼市场动态的影响,4月鱿鱼价格指数收于244.43点,环比窄幅下跌0.33%。

各海域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变动
三、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2025年4月,中国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保持高位波动运行。具体来看,指数在第二周降幅较为明显,以此为分界点,此前此后走势均相对平稳,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截至第四周指数收于281.62点,较3月最后一周下跌2.49%。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周)
细分来看,东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与总指数趋同,均在第二周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且整体呈下跌趋势;西北太平洋鱿鱼价格指数前期一路上行,第四周保持平稳;西南大西洋鱿鱼指数呈“涨-平-涨”走势,第四周收于174.21点,较3月最后一周上涨3.36%。

各海域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
四、行情展望
1、行情信息汇总
(1)阿根廷公布鱿鱼捕捞最新进展
根据阿根廷国家渔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INIDEP)提交报告,2024年1月至2月期间,鱿钓船主要在南纬44度至46度之间作业,捕捞目标为“夏季产种群”(SDV)。进入3月后,船只转向南纬46度至49度之间的大陆架外区域,捕获属于“南巴塔哥尼亚种群”(SSP)的个体。从4月开始,随着南纬44度以北区域的开放,船队转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北巴塔哥尼亚种群(SBNP)分布区,但由于来自SBNP分布区的鱿鱼样本大多还未成熟或正处于初期成熟阶段,因此该区域前三周的平均日产量呈下降趋势,从27吨逐步降至18吨。从最新数据来看,5月以来鱿鱼捕捞量下降明显,因此INIDEP建议暂停作业,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捕捞季第15周(约3月末),阿根廷鱿鱼今年累计渔获量已达到2024年同期总量的97%,并较2023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此外,据阿根廷当地媒体5月5日发布消息,部分阿根廷远洋渔船在南纬41度至42度海域成功捕获优质鱿鱼资源,距离马德普拉塔港仅24小时航程。后续来看,随着鱿钓船的陆续到港卸货,将为全球鱿鱼市场带来新的生机。
(2)福克兰群岛提前结束第一个捕捞季
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第一个鱿鱼捕捞季于4月27日正式结束,较原计划的5月3日提前一周,整体作业时间减少约10%,且据初步评估,3月鱿鱼捕捞量仅为2.2万吨,远低于该时段通常水平的3万吨,与本捕捞季初预估的4.5万吨目标相差甚远。目前来看,尽管官方未发布收成报告,但业界普遍预计本捕捞季累计渔获量未达预期,这或将推动全球鱿鱼价格的继续上涨。
(3)秘鲁发布鱿鱼分析报告,设定19万吨捕捞配额
近期,秘鲁海洋研究所完成最新鱿鱼资源评估报告。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秘鲁巨鱿的年捕捞量稳定维持在50万吨左右,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21925吨。然后,受2023/2024年ENSO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4年捕捞量骤减至188345吨,仅为年限额的37.10%。分析来看,ENSO事件会削弱上升流,减少营养盐供应,同时高温将直接干扰巨型鱿鱼的胚胎发育与孵化,阻碍新一代个体的生成,进而影响巨鱿的分布与可捕性。随着ENSO现象的结束,秘鲁巨鱿资源步入恢复阶段,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鱿鱼卸货量较2024年末略有上升,但较往年同期仍有差距。因此,秘鲁生产部发布于近期发布部长决议,正式设定2025年上半年巨型鱿鱼的总允许捕捞量为19万吨,有效期至6月30日,旨在平衡资源保护与渔业经济发展,为行业带来新的复苏机遇。
2、指数走势预测
从供给端看,随着远洋作业船队陆续返港补库,短期中鱿鱼现货市场呈现宽松预期,但考虑到步入夏季终端消费需求增长,预计5月鱿鱼价格指数或将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市场参与者仍需密切关注鱿鱼产量情况和主要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