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今年以来,受需求偏弱及外贸形势复杂影响,国内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纺织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上半年,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利润总额同比减少9.4%。河北高阳纺织行业迎难而上,总体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在复杂外部形势的淬炼中持续巩固和积累发展韧性。
据“河北·高阳纺织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稳中有升,6月指数为108.58点,较2024年12月上涨0.31%;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先降后升”且整体上行,二季度指数升至168.00点;产业竞争力指数趋稳运行,二季度指数回升至102.57点;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低开后快速修复,二季度指数收报于100.70点,突破荣枯线,位于景气区间。
2025年以来,棉花进口锐减、库存消耗加速,促使棉价触底回升。成本支撑、纺企开机率走低,高阳纺织产品价格企稳运行。高阳县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共享工厂模式推动纺织产业智能化升级,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达到新高。
2025年我国毛巾纺织产业实现出口升级与进口替代双突破。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河北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且棉制浴巾出口占比提升至72.35%;同时,沪苏等地进口额持续下滑,表明国产产品已达国际水准。短期看,受供应偏紧及季节性备货需求支撑,预计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三季度将企稳反弹。
一、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指数运行表现
(一)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稳中有升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稳中有升,整体波动幅度较2024年同期明显收窄,市场进入低位盘整阶段。
1月指数以108.09点开局,环比小幅回落;2至3月,指数连续回升,环比分别上涨0.58%和0.05%,3月达到上半年峰值108.77点;4月指数再度承压下降,连续三个月微幅下行;6月,指数收报于108.58点,环比微跌0.01%,较2024年12月上涨0.31%。

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将纺织产品分为半成品和成品,上半年两项细分指数走势如下:

高阳纺织成品和半成品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半成品价格指数波动上行。1月,工厂提前放春假,市场开工减少,影响半成品价格指数回落至109.05点。2月,市场普遍对新年度需求持乐观预期,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叠加上游棉花价格走强,支撑半成品成本价格上行,需求预期和成本抬升共同影响半成品价格指数上行至109.47点。3月传统“金三”旺季效应减弱,终端订单增量有限,但由于进口棉配额紧张、国内商业库存去化加快,指数小幅攀升至109.61点,达到上半年峰值。4至5月纺织行业进入淡季,下游采购谨慎,半成品价格指数小幅回落至109.36点。6月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半成品价格指数为109.36点,环比持平。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成品价格指数小幅回升。1月春节前市场交投氛围一般,企业以去库存为主,成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至上半年最低点107.46点。2月企业逐步复工,部分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产品提档升级,促使指数小幅回升至108.22点。3月传统旺季未达预期,指数窄幅下行至108.21点。4月我国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增长,拉动成品价格指数涨至108.25点。5至6月终端需求疲软运行,下游企业销售承压,指数小幅回落至108.06点。
(二)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呈“先降后升”态势。一季度指数报收165.02点,二季度指数升至168.00点,环比增长1.80%,同比增长2.94%,上半年累计微涨0.25%。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运行走势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五项细分指标指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细分指数运行情况

经济效益指数保持高位运行,但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指数为356.78点,环比下降0.29%;二季度指数小幅回升至356.94点,环比增长0.04%,同比增长2.27%。与2024年上半年快速提升相比,2025年上半年经济效益指数增速放缓,经济效益指数总体在高位稳定运行。
集约经营指数增长显著,结构转型指数总体提升。2025年上半年,集约经营指数累计增长1.16%,其中,二季度指数环比上升4.02%,同比涨幅达8.43%,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推动集约经营指数增速居各指标之首。结构转型指数同样表现稳健,上半年指数累计上升1.57%,高阳纺织产业新动能培育仍在稳步推进。
产业规模指数温和扩张,政策支持效应待释放。产业规模指数上半年增长0.68%,其中,二季度指数收报于144.55点,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82%、3.52%,显示高阳纺织产业经济基本面稳固。政策支持指数受阶段性调整影响,虽二季度环比回升2.65%,但在一季度较大降幅背景下,上半年下降1.76%。
(三)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趋稳运行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整体呈趋稳运行态势,一季度指数为101.77点,环比小幅回调,二季度指数升至102.57点,环比增长0.79%,同比微降0.55%,企稳回升,下行压力有所缓解。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运行走势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四个细分指标指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细分指数运行情况

人才打造指数持续向好。2025年上半年,人才打造指数继续保持稳健上升态势。一季度指数为100.42点,环比微升0.15%;二季度指数加速上涨至102.86点,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44%、2.32%,上半年累计涨幅达2.59%,高于2024年同期,表明高阳县持续推进的产学研合作政策成效显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撑。
营销能力指数强势回升。经历2024年的调整,营销能力指数在2025年呈明显回升态势。一季度指数为109.09点,环比下降7.08%;二季度指数强势反弹至117.55点,环比上涨7.75%,上半年累计增长0.12%,显示企业营销策略调整初见成效,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恢复。
科技创新指数持续承压。一季度指数为93.70点,环比下降5.74%;二季度指数进一步下滑至92.89点,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87%、5.32%。上半年累计跌幅达6.57%,表明企业在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品牌运营指数呈冲高回落走势。一季度指数为106.94点,环比上升2.30%;但二季度回落至101.93点,上半年累计下跌2.50%,表明品牌建设运营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
(四)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突破荣枯线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在荣枯线两侧波动运行。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跌破荣枯线,为89.94点;二季度产业景气指数快速修复运行,突破荣枯线并收报于100.70点,位于景气区间。

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运行走势
具体来看,一季度,春节前后,受成本高企与终端需求乏力博弈,纺企利润深度亏损,棉花和棉纱价格持续下探,中小纺企错峰开机缓解库存压力,导致产业景气指数降至89.94点;二季度,中美经贸磋商缓和、欧盟订单阶段性回暖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棉价触底反弹,但受制于淡季需求疲软及新棉丰产预期,涨幅受限,内外棉价差修复。相比一季度,部分企业主营产品生产量和营业利润稍有回升,带动产业景气突破荣枯线并升至100.70点。
二、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指数运行的主要亮点
(一)棉花价格触底回升,支撑产品价格企稳
2025年以来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但我国经济顶压前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叠加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内宏观氛围向好拉动棉价上涨。
据中国海关数据,上半年,我国棉花(海关编码为52010000,52030000)进口金额为8.68亿美元,同比减少76.72%,其中,美棉占比从40.06%降至21.91%,巴西棉占比则从44.69%升至50.39%,成为我国棉花主要进口来源,受中美关税政策影响,我国进口棉花金额快速减少。

中国进口棉花金额统计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棉花商业库存为287.99万吨,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今年新增纱锭多,棉花消耗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且棉花、棉纱进口量减少,高品质棉花的流通量减少,新棉花上市前供应偏紧预期增强。供应收紧,库存消耗增加,对价格形成支撑,因此,上半年棉花价格触底回升。截至6月30日,中国棉花协会公布1129B、1228B、2227B价格分别为15574、14957、13184元/吨,较1月2日分别上涨了0.86%、3.60%、0.63%。

棉花现货价格走势
国内商业库存持续减少,供应端偏紧和下游存在刚性补库需求的支撑,棉价4月达相对低位之后小幅上涨。出口市场方面,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贸易流向、结构转变,出口市场经历了“抢出口-订单骤减-寻找新方向”的路程。
总之,2025年上半年,棉花价格触底上涨,支撑高阳纺织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短期看,市场对下半年行情仍有期待。
(二)数字化引领,高阳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高阳县积极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全县106家规上企业实现ERP系统全覆盖,3家标杆工厂为265家上下游企业提供协同服务,电商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一是设立研发基金,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企业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政企协作多种模式,以宏润公司等为代表的17家企业设立了1.64亿元的“资金池”,成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个,累计使用专项资金1.13亿元,引导企业在科技投入上“下血本”。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主动“走出去”,组织企业代表团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科技展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组织25家企业参加了上海家纺展,与东华大学初步达成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的合作意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来”,邀请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深入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针对纺织企业印染工艺优化等技术难题精准“开方”,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二是推进数字化改造,建设共享工厂。培育打造永亮、图强、三利、宏润4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引入业务信息系统,打通设备、系统、人员间的信息壁垒,推动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人管”向数字“智管”转变。大力推动印染最新V3.0“零排放”工艺顺利实施,促使产业朝着绿色化、集聚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建设运营高阳亿尚毛巾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纺织“产业大脑”,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集团”。深入落实《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部署要求,聚焦纺织产业集群共性制造需求,引进苏州琼派瑞特(TPET)计划投入3000余万元,搭建集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后整工厂,发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等制造能力共享模式。
三是组织开展活动,打响高阳纺织品牌。2025年上半年,以“共享智造·新质未来”为主题的2025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启动仪式暨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发展供需对接活动在河北高阳举办。京津冀三地纺织服装行业代表齐聚高阳谈“纺”论“巾”,共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得益于高阳纺织产业的一系列举措,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集约经营指数达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点。

高阳纺织集约经营指数运行走势
三、纺织产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版图重构,新兴市场崛起
近年来,河北省毛巾类制品出口市场格局变化显著,新兴市场加速崛起,而传统市场地位下降。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毛巾类制品出口泰国金额为1436.80万美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25.75%,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9.22%,超过俄罗斯,成为河北省毛巾类制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俄罗斯则从原先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快速下滑至第五位,出口金额为825.30万美元,市场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3.48%降为5.29%。此外,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河北毛巾类制品出口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金额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分别为1257.84、671.03万美元,较2024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42.14%、190.38%,市场占比则快速升至河北省毛巾类制品出口金额的第二位和第七位。

毛巾类产品出口额变化对比
(二)产业集群升级,出口集中度提升
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棉制浴巾出口金额为11278.47万美元,占各类毛巾制品的比重为72.35%,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2.83%,且市场占比提升了7.39%。
一方面,棉制浴巾正成为河北省毛巾出口的主导产品,其同比增速远超其他品类,反映出河北省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差异化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在该细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出口增长背后是河北省内棉纺产业集群的配套升级,高阳等地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促使高阳纺织产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双跃升,柏立信公司通过对智能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实现了3倍-5倍的大幅提升,同时人工成本降幅达到60%~80%。图强公司引进的智能工厂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全程可视化管理,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15%,产品升级周期缩短12%。

河北省毛巾类产品出口额占比
(三)国货质效提升,进口替代加速
近年来,伴随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毛巾类制品的进口替代进程呈现出加速推进的趋势。2025年上半年,上海、江苏等省(市)在毛巾类制品方面的进口量持续降低。此变化背后,凸显出国产毛巾行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崛起向上的态势。 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国内毛巾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使得产品在柔软度、吸水性等关键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在设计创新方面,国内企业积极与国际潮流接轨,推出了一系列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毛巾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在生产效率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国内毛巾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我国毛巾类制品进口替代进程的加速发展。

我国毛巾类产品进口额分布
四、高阳纺织指数走势预测
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有望企稳反弹。棉花作为坯布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坯布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棉花市场价格下半年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短期看,7至11月,受供应偏紧、宏观政策利好(如美联储降息、中美关税缓和)支撑,棉价或震荡上行。长期看,2025年以新疆为主的棉花实际播种面积同比增加,且上半年整体长势不错,为新年度提供了资源基础,11月后,因新棉丰产预期和需求增长预期保守,棉花价格或将有所回落。棉价趋势将直接影响纺织产业链的成本和价格。根据“金九银十”的规律,棉纺织市场下游企业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开始备货,意味着三季度,棉纺织市场或将逐步走出淡季。综合考虑棉花市场未来的行情趋势,我们预计半成品价格指数三季度或将筑底上涨。
五、高阳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5年上半年,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的细分指标中,科技创新指数持续承压,整体运行偏弱,上半年累计跌幅达6.57%。展望未来,高阳纺织产业可以从人工智能赋能的角度,推动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的重点任务,为新时期行业数智转型提供重要遵循。高阳纺织产业应把握机遇,以新的“方法论”探索“AI+纺织”的新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坚持场景牵引,深化应用。面向垂直场景、细分领域探索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创新。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链的智慧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提升价值链效率。
坚持战略导向,前瞻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建设行业数字基础设施。以AI为工具,推动纺织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创新。强化AI Agent、人形机器人等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坚持系统推进,完善生态。强化纺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大中小纺织企业加快数智转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纺织行业企业与软件服务商、装备制造商等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