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指数走势:2025年上半年,定州体育用品指数呈现“价格承压、发展提速”的分化态势。产品价格指数经历连续下跌后于5月企稳回升,上半年末收于97.48点,较年初微降0.31%。产业发展指数则延续强劲增长,二季度末达270.09点,环比增长10.49%,产业升级与集聚效应显著。
行情分析:上半年,宏观环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体育消费需求旺盛,全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然而,成本端支撑偏弱,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指数承压。定州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在产业集聚、经营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动能强劲。
一、指数走势
(一)产品价格指数:先抑后扬,企稳回升
根据“定州体育用品产业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上半年,产品价格指数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具体走势如下所示:

定州体育用品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图
指数从1月的97.78点连续四个月下行,于4月触及上半年低点96.90点,较2024年12月下跌1.45%;随后,在5月和6月实现连续回升,6月指数收于97.48点,较4月低点反弹0.60%,但仍略低于2024年12月指数水平,整体表现偏弱。
从2025年上半年价格指数各阶段走势来看,特征较为明显,具体如下:
1-4月指数持续下行。此阶段价格走弱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是传统淡季与需求结构调整,春节前后为消费淡季,同时消费者对智能化、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对部分传统器材形成挤压。二是原材料成本支撑减弱,钢铁、PVC、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成本端难以对产品价格形成有效支撑。三是市场竞争与贸易环境复杂化,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为去库存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出口成本增加,部分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而压缩利润空间。
5-6月指数触底反弹。二季度末价格指数回暖,主要得益于内外需市场的边际改善。国内方面,随着“6·18”等电商大促提前启动,以及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显示出强劲的内需动力。国际方面,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后宣布暂停部分对等关税,刺激了“抢出口”行为,短期内拉动了出口订单,为价格企稳提供了支撑。
(二)产业发展指数:增长势头强劲,再创新高
2025年上半年,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指数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从一季度的244.43点攀升至二季度的270.09点,其中二季度环比增长10.49%,同比增长64.99%。可以看出,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在整体规模、效益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充足。
从分项指数来看,各指标均呈现正向上升良好势头。如图所示,近一年来,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特点鲜明,其中产业集聚、经营效益方面发展迅猛,具体如下:

产业发展指数走势图

产业发展指数细分指标走势图
产业集聚与经营效益领跑增长。产业集聚指数和经营效益指数在二季度分别达到374.54点和387.24点,是推动产业发展指数上行的核心力量。这反映出定州在打造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企业规模化效应与盈利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定州体育用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所增强。
研发创新稳步推进。企业研发创新指数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从今年一季度的132.77点显著攀升至二季度的141.17点,展现出稳健的上行趋势。深入分析表明,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倒逼企业主动增加研发投入。
人才培育短板逐步补齐。人才培育指数在经历前期波动后,二季度回升至128.13点,环比增长6.57%。一方面,通过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支持等吸引京津冀地区高端人才回流。这些措施开始见效,带动人才培育指标在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
综合价格指数、产业发展指数走势来看,2025年上半年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热”与“价格冷”对比鲜明,是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当前的核心矛盾。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以量取胜”和成本控制,但在品牌溢价和技术附加值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消费者“既要又要”的心态(既要基础产品的性价比,又要专业产品的安全高质)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二、行情分析
(一)宏观环境:政策加持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宏观层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全面指引下,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等中央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2025年4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信贷支持、融资渠道、保险服务等多个维度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活水。2025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搭建了高效的政企对接平台,构建起“政策创新-公共服务-资金保障-产业协同”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体育产业发展赋能助力。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国内体育消费市场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持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的体育用品及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2%,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这一增速远超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的平均增长水平,同时以显著优势领跑各大消费领域,比排名第二的家电类商品销售增速高出8.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带来的全民健身热潮,也彰显出消费升级背景育产业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广阔市场空间。从运动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到体育场馆的数字化改造,从专业赛事IP的商业化运营到大众体育培训的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正在从单一的商品购买向“商品+服务”的复合型消费模式转变,推动着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二)成本端:钢材行情重心下移,成本支撑持续偏弱
2025年上半年,受宏观政策扰动(主要集中于美国贸易战升级)与终端需求持续疲软的双重压制,钢材市场呈现明显的单边下行趋势。叠加炉料成本塌陷以及对需求的弱预期,整个黑色板块承压显著,钢价同比跌幅明显。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螺纹钢均价为3242元/吨,较2024年同期(3757元/吨)下跌515元/吨,同比跌幅达13.71%。
一季度,市场呈现结构性差异。春节假期前后,除重点工程有小量采购维持,市场基本停滞,现货价格平稳。节后,受外部冲击加剧及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影响,钢价小幅震荡下行。3月,两会虽传递积极信号,但实质性利好有限,在供需格局未改善、原料价格弱势的背景下,市场维持低迷震荡态势。
二季度,钢价下跌速度加快。4月,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尽管需求有季节性回暖迹象,但强度远不及预期,导致钢价延续震荡下行。5月,随着传统需求淡季来临,铁水产量连续下降,叠加焦煤、焦炭等原料价格下移,钢材市场维持震荡偏弱格局。进入6月,随着前期利空因素逐步消化,以及安全月检查导致主焦煤供应减少带来的成本支撑增强,钢价跌势趋缓,进入窄幅波动阶段。
对体育用品产业影响:
钢材成本的显著下降,尤其板材价格的弱势运行,直接降低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覆盖跑步机、力量训练器械外壳以及部分配件等多个产品。成本的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造端的成本压力,为企业提供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喘息的空间以及潜在的降价促销余地。然而,二季度钢价的加速下跌及其反映出的低迷市场情绪,恰恰是终端制造业(包括体育用品出口订单受贸易战风险牵连)和基建投资整体疲软的结果导致。这种疲软对于依赖钢铁的新建体育场馆、健身房钢结构等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直接抑制作用,可能导致项目节奏放缓或延迟。
因此,尽管制造端获得了成本下行的利好,但需求端的乏力却限制了企业订单的增长潜力。成本下降所腾出的潜在利润空间,很可能会被下游需求的低迷所压缩。面对这种宏观环境的挑战,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更需要注重产品差异化和积极开拓市场,以抵消整体需求不振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需求端:内需显韧性,外需承压但结构优化
2025年上半年,下游市场整体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消费需求“两极分化”,高端、智能化运动产品需求增加,而中低端市场竞争白热化,促销力度加大。二是新消费场景崛起,居家健身、户外运动等场景持续火爆,带动了相关装备需求的结构性增长。面对这种格局,定州体育用品产业显现出“内热外冷”的需求态势,其中国内市场发挥了关键的“压舱石”作用,稳定了行业发展。
1.国内市场:政策驱动繁荣,产业积极转型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扩大内需促消费政策双重推动下,国内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抖音、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上半年运动户外类商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幅超50%,创历史新高。户外露营、城市骑行等新兴运动方式,以及居家健身、智能运动等新场景持续走红并保持强劲增长。 这股热潮不仅显著拉动了运动装备的整体销量,更推动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抓住机遇,定州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加速战略调整,从传统单一器材生产向“智能硬件+数字服务”的复合型业务模式转型,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
2.国际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加速多元布局
国际市场需求呈现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上半年全国文体用品行业数据显示,体育用品累计出口额达127.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1%,成为该行业出口的唯一增长板块。
然而,外贸环境面临多重压力:一是全球需求不足与政策不确定性,需求增长动能趋缓,渠道库存去化节奏延后;二是贸易壁垒与成本压力,美国等重要市场仍受关税政策(包括加征关税)的显著影响,叠加贸易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我国相关出口产品在成本与交付周期上承受更多挑战,对出口结构造成明显冲击。相比之下,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总体向好,出口相对稳定,这也促使定州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特别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以分散风险,寻找新增长点。
三、行情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全国市场趋势和定州体育用品产业指数表现,2025年上半年体育用品终端消费呈现出智能化、场景化和社群化的新特征,在终端消费行为面临以下新趋势:
趋势一:居家健身场景化与器材“小而美”
后疫情时代,居家健身已成为常态。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健身器材,而是追求能够融入家居环境、多功能、智能化的“小而美”产品。数据显示,哑铃等居家常用器械的电商销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女性居家健身需求旺盛。 定州企业如河北恒达推出的“快速调重哑铃”,正是迎合了这一场景下对便捷性和空间效率的需求。
趋势二:科技赋能,智能化产品需求升温
智能化是体育用品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消费者期望通过科技手段获得更科学、更有趣的健身体验。从智能手环到AI健身镜,智能运动市场规模预计将高速增长。 定州部分领先企业已在此布局,例如河北威尔特研发的“沉浸式智能滑雪训练器”和“智慧康养健身中心”,以及河北华洋的“智能健身驿站”,都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积极探索。
趋势三:国潮文化自信,传统武术用品市场复兴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太极拳、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带动了相关用品消费。定州作为拥有武术器材悠久生产历史的地区,产品涵盖刀、剑、服装等多个品类,拥有如斗字武术器材等专业厂商。这一细分市场虽然小众,但消费群体忠诚度高,是定州可以深耕的特色优势领域。
(二)行业发展建议
2025年上半年,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在全国体育消费热潮的推动下,实现了量的飞跃,但“大而不强”、“量大利薄”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终端消费市场的变化对定州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制造”到“智造”。 面对价格战,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如产业发展指数所示,补齐创新短板。通过智能化、功能集成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摆脱低价竞争的唯一出路。
从“产品”到“品牌”。 定州拥有庞大的产业集群,但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仍然稀缺。应利用政府组织的展会、设计大赛等平台,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从“共性”到“个性”。 关注居家健身、女性健身、康养健身、传统武术等细分市场,开发满足特定人群、特定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破解“人才瓶颈”。产业的持续升级根本在于人才。人才培育指数的停滞敲响了警钟。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需协同发力,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智力资本。
(三)指数走势预测
产品价格指数:预计下半年将呈现温和震荡态势。一方面,国内消费旺季和体育赛事将继续支撑需求,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有助于稳定整体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短期内难有大幅上涨,且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将限制价格上行空间。
产业发展指数: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见效,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在规模扩张、经营效益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潜力,有望推动产业发展指数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