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苹果指数2025年上半年报告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08-22
  • 分享到QQ空间

一、 指数解析

(一)全国苹果市场价格指数稳中见涨

2025上半年,全国苹果市场价格指数整体呈上涨态势,具体运行情况见下图:

1-1:全国苹果市场价格指数运行趋势

全国苹果市场价格指数由20251月的100.43点逐步攀升至6月的109.75点,较202412月上涨9.39%。分阶段来看,202512受春节消费旺季影响,礼品订单激增叠加寒潮天气主产区(陕西、山西、河南)运输成本上升,市场价格上涨,推动指数由100.43点攀升至102.54点。3月因节后囤货需求释放不充分,餐饮及批发市场采购意愿低迷,叠加柑橘、梨等替代水果价格优势,指数微降至102.14点。4—6月随鲜果消费旺季临近,市场供需变化推动指数持续走高109.75点。预计78月新季苹果集中上市后,市场价格将随供给增加逐步回落。

(二)新疆价格领涨,北京价格承压

监测北京与全国其他苹果产区价格的波动情况,分析变化影响因素,选取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和新疆五大主产区,以2022年月均价格为基准值,基点为100,编制各产区市场价格指数。2025上半年,各苹果产区价格指数涨跌各异。具体运行情况见下表:

1-1:各产区价格指数运行情况

产区

2024

12

2025

1

2025

2

2025

3

2025

4

2025

5

2025

6

北京

97.61

90.74

90.18

89.88

92.71

92.71

90.03

甘肃

94.49

100.32

101.37

95.59

95.57

102.05

103.57

河南

99.80

102.78

101.39

103.18

110.24

112.23

115.41

山西

107.22

111.83

123.42

122.92

124.08

130.32

134.15

陕西

118.11

115.75

119.92

120.70

121.10

126.52

130.29

新疆

108.24

109.28

112.89

114.04

118.96

129.40

137.82

北京苹果价格指数整体呈下跌态势,6月跌至90.03点,较202412月下跌7.76%;甘肃苹果价格指数呈“N”字形走势,6月回升至103.57点,较202412月上涨9.61%;河南、山西苹果价格指数整体呈上涨态势,上半年分别上涨15.65%25.12%;陕西、新疆苹果价格指数持续上行,6月分别为130.29点、137.82点,较202412月分别上涨10.31%27.33%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主产区苹果市场价格呈现差异化上涨态势,而北京市场却逆势下行。这一现象源于三重压力叠加:其一,北京并非苹果主产区,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全国主产区(尤其山西、新疆)产量扩张导致输入性货源过剩,持续压低本地价格;其二,季节性水果消费分流(一季度柑橘草莓、二季度西瓜桃荔枝类)与节后礼品需求锐减,削弱苹果终端竞争力;其三,主产区流通效率提升与价格透明度增强,使得市场对供需变化反应更为敏感,北京市场因此更易陷入被动降价;同时,相较于山西、新疆等主产地,北京市场缺乏议价能力,价格更易受到供需波动的直接冲击。

(三)昌平苹果影响力指数解析

为反映昌平苹果在线上平台的热度,以“昌平苹果”为关键词,抓取抖音平台热度数据,并从内容产出、传播声量、搜索热度三个方面,构建从“内容供给”到“用户触达”再到“需求反馈”的完整传播链路评估体系,设计包括搜索影响力指数、内容影响力指数和传播影响力指数内容影响力指数以昌平苹果及相关内容的文章视频数量为基础,反映品牌内容在平台曝光广度;传播影响力指数以昌平苹果及相关内容阅读量视频播放量为基础,反映品牌内容触达用户后的扩散强度、表征传播深度;搜索影响力指数以昌平苹果相关内容的搜索量等数据为基础,反映潜在消费需求与市场关注度的波动情况。

2025上半年,昌平苹果三大影响力指数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具体运行情况见下图:

1-2:三项影响力指数运行趋势(数据来源:巨量算数)

2025上半年,搜索影响力指数内容影响力指数、传播影响力指数分别为610点、60点、835点,较上年同期增长39.59%17.65%341.80%表明昌平苹果的市场关注度和话题扩散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品牌整体声量大幅扩张。

2025年上半年,昌平区以数据赋能与品牌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新路径:

在产业数字化建设方面,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创新发布昌平苹果指数”产业监测体系,通过构建门户网站与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苹果产业全链条数据动态监测与产业运行态势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有效抢占行业话语权。在消费场景创新维度,深度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沉浸式农文旅融合体验空间。

品牌价值塑造方面,昌平区创新推出城市托育IP象“昌小苹”,以本地特色苹果产业为创意蓝本,巧妙融入“平安、幸福”文化内涵,通过表情包、文创手办、流动宣传车等多元化载体,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IP形象已深入社区服务、商业终端等消费场景,持续强化昌平苹果=健康安心”的品牌联想,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品牌溢价能力转化,形成“数据赋能产业升级、品牌驱动价值跃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 苹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政策扶持纵深推进,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2025年上半年,各苹果主产区围绕品种革新、技术升级与风险防控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多维度产业支撑体系。品种优化与技术推广成为核心抓手:陕西白水县主推“三新”模式(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通过60%苗木补贴和全额高接换优补贴推广瑞阳、瑞雪等新优品种,同步配套矮砧密植技术,要求成活率≥90%;子洲县对引进新品种果园每亩补贴800元,并配套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强化有机肥施用标准;礼泉县则通过“三改”模式(老化园改建、密闭园改造、低效园改良)完成2000亩新优品种栽种,集成间伐改形等高产技术。

防灾减灾与设施升级政策精准发力:子洲县投入专项补贴建设防雹网(每亩3500元)和集雨窖(每方1200元),降低自然灾害影响;陕西绥德县通过政策引导与示范园建设推动,在赵家坬山地苹果园大规模铺设防雹网,利用聚丙烯材料缓冲冰雹冲击,减少果实损伤90%以上,同时阻隔害虫降低农药使用全县核心产区覆盖率超30%;灵武市则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苹果种植,财政补贴保费减轻农户风险。

产业融合与金融支持拓展增效空间:礼泉县推动果旅融合,发展85个观光采摘园,并引进深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子洲县专项补贴冷链建设(每百吨保鲜库补贴15万元)和电商主体培育,延伸产业链;延安市创新实施“三三三”金融支持模式,单列13亿元苹果产业专用再贷款额度,推出“再贷款+苹果产业”专项融资产品(如“防雹贷”“果库贷”),全面覆盖育苗、仓储、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截至20255月,累计运用再贷款资金撬动苹果产业贷款24.05亿元;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发放贷款5.33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602家,精准赋能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科技种植重构生产逻辑,南北产区突破传统边界

技术创新成为2025年上半年苹果产能提升的核心引擎,生物技术与数字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果园向智慧生产系统转型:

品种创新与种植革命:新品种研发技术的创新推广,培育出多款突破性品种。静宁引进“秦脆”“维纳斯黄金”等50个新品种;江西抚州基地成功选育9类南方适生品种,实现“一年栽树、二年挂果、三年丰产”,亩产达4000—6000斤,大幅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云南陆良与江西广昌的早熟品种在7—8月上市,较北方传统产区提前30天,填补夏季鲜果空窗期。

智慧果园管理系统:物联网设备已在多地果园实现全覆盖。陆良县苹果种植基地部署的土壤湿度与光照传感器持续采集果园环境及果树生长关键数据,为果园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实时依据。管理者基于数据优化采摘计划并精准调度资源依托数据驱动决策,结合无人机调运,可在3分钟内完成1公里范围内的果实运输,日运输能力达6—7吨,同时将损耗率降低15%。平凉市则推广轻简化果园管理模式,通过市级专家服务队下沉培训8.3万人次,普及疏花疏果、精准滴灌等关键技术,有效推动果园管理从经验依赖向科学管理转变。

种植地理边界突破:科技赋能催“北果南种”新模式。湖北远安县依托海拔与温差优势,在盐池村建成宜昌唯一规模化苹果种植基地,150亩果园通过有机种植产出糖度达14%以上的脆甜苹果;江西广昌县克服南方湿热气候限制,采用密植型种植方法,结合物理防虫,实现苹果品质与北方产区持平。这一突破不仅丰富市场供给,更重塑我国苹果产业地理格局。

(三)市场结构分化加剧,渠道创新对冲供需波动

2025年上半年,苹果市场呈现“内需疲软与出口复苏并存”的特征,传统批发渠道承压,而新兴销售模式与海外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时令水果冲击致量价齐跌,库存高企倒逼出货加速受夏季时令水果冲击,6月批发市场苹果需求明显萎缩。广州槎龙市场到货量环比下降24.15%,批发价回落0.2/斤;荔枝等低价水果集中上市,对苹果消费形成替代效应。产地冷库存储利润约0.62/斤,虽高于历史均值,但存储商出货意愿增强,大型果及高价货源价格松动,反映市场对优质果品的溢价认可度分化。

苹果出口量价齐跌,东南亚市场占比近六成:20251-6月中国苹果出口数量为41万吨,较上年同期下跌4%;出口金额为42499.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跌13.3%20251-6月中国苹果出口均价为1036.58美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9.10%6月份鲜苹果出口量流向前十的国家来看,对尼泊尔出口量居首位,月度出口量为0.67万吨,占比为17.99%,其次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越南、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及地区,出口流向多为东南亚国家,另外北亚、中东等国家也有较大出口流向。其中对菲律宾出口量为0.65万吨,占比17.49%;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量为0.44万吨,占比为11.76%;对泰国出口量为0.37万吨,占比10.00%;对俄罗斯出口量为0.36万吨,占比为9.72%;对越南出口量为0.28万吨,占比为7.46%。从6月份出口省份情况来看,出口量最大的为山东省,出口量占比为64.34%,月度出口排名前5的省份为山东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陕西省,出口量分别为2.38万吨、0.19万吨、0.18万吨、0.17万吨、0.15万吨。

产销模式创新突破:电商与产业链整合重塑流通效率。云南陆良县合作社与电商深度合作,基地苹果甫一采摘即通过直播直销全国,定价权从客商向产地倾斜;孟州市推行“基地+企业+商超”模式,将单一采摘扩展为观光体验复合业态,120亩果园吸引洛阳、济源游客,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三、 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育种与智慧生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依托现有植物组培实验室,加速抗重茬砧木与早熟品种的脱毒快繁,破解传统育苗带病率高、周期长的瓶颈;同时联合中国农科院攻关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推广抗重茬砧木与早熟品种,实现“一年栽树、二年挂果”的高效种植。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可试点引入耐干热品种,探索“7—8月错峰上市策略,填补北方产区夏季鲜果空窗期。在智慧果园建设方面,需扩大崔村镇真顺村2000亩智慧果园的示范效应,推广无人机调运、水肥一体化系统,配套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果园生长模拟模型,争取管理效率提升、采后损耗率下降,为品牌溢价提供科学支撑。

(二)构建韧性产业链,破解价格下行压力

为应对市场竞争,昌平区需延长苹果加工链条,研发苹果醋、NFC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配套气调库实现全年供应;同时建立残次果定向收购机制,将其转化为饲料、有机肥或酿酒原料,形成资源闭环。在产销模式上,可以复制云南陆良“采摘即直播”经验,联合京东、抖音打造产地直播间,通“昌小苹”IP设计互动内容(如“认养一棵苹果树”),增强消费者参与感。此外,可开发“果园马拉松”“苹果主题餐厅”等农旅融合项目,结合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文旅资源,吸引京津冀游客并带动周边就业,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价值跃升。

(三)优化政策保障与风险防控体系,稳固产业根基

政策层面需强化防灾补贴覆盖,参照陕西子洲县经验,对防雹网、集雨窖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防雹贷”“果库贷”等金融产品,覆盖育苗、仓储、深加工全链条。在质量管控上,应严格执行《苹果周年栽培管理工作历》,推行地理标志认证与统一包装设计,配套溯源系统提升市场公信力。同时,可联合平谷大桃、怀柔板栗等区域品牌,打造“北京水果”公共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政策精准适配与风险防控,降低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对农户的冲击,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营销与产学研协同,激活品牌价值

营销策略需依托“昌平苹果指数”动态调整传播节奏,结合开学季、双十一等节点制定促销方案,并通过“昌小苹”表情包、手办等衍生品强化“健康安心”认知。在数字化体验上,可推出抖音“VR果园漫游”“苹果树数字认养”互动场景,结合“北京苹果嘉年华”等文旅IP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产学研协同方面,可以组建“北京苹果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中国农科院等机构攻关病虫害绿色防控、低温储存技术,并建立“专家服务队+田间学校”培训体系,普及疏花疏果、精准滴灌等关键技术,推动传统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最终实现生态禀赋向品牌溢价的价值转化。

    •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昌平苹果指数2025年1季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