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空城指数”看吸引力:上海依旧是上海 苏杭不再是那个苏杭
来源:第一财经  日期:2019-03-07
  • 分享到QQ空间

自从农民可以进城就业,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就成为一个话题,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数亿人奔波在路上。春节前,浩荡的人群从一二线城市流向全国各地,春节后,同样浩荡的人群从全国各地流回一二线城市。

春节期间城市的放空程度被不同的机构排来排去,命名曰“春节空城指数”。2016年以来的榜单中总有些熟面孔,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是每年必上榜的几位。正如大家所说的,春节空城指数是一个反向指标,指数越高意味着城市吸引力越大,非户籍人口规模越大占比越高。常年在春节空城指数排行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城市多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既与我国人口流动的总体格局一致,也与我国经济活力的区域格局一致。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苏州和杭州是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三个城市,它们的影响范围正是长三角城市群中最具活力的区域。

上海依旧是上海

上海是我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更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虽然自2013年以来由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需要,非户籍人口的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降,但它仍是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地方。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离开家乡四处闯荡无非是为着“安居乐业”四个字,上海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在我国的大城市中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

“安居”的条件是什么?每个人心目中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总会从人居自然环境、城市发展规划、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配置、社会公共文明、社会治安状况、城市包容性这些方面去考虑衡量。上海无法做到每一项都是最优,但人居自然环境比上海好的,可能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配置没有上海强;城市包容性比上海大的,可能社会公共文明、社会治安状况又没有上海好。于是,上海的综合排名领先就变得无可争议了。

“乐业”的条件是什么?也有几个共性指标,例如,创新氛围、发展机会、薪酬待遇、权益保障、创业扶持、人才评聘、政务环境、企业发展环境等。综合来看,上海同样优势明显。

除了自身条件过硬,上海的巨大魅力还得益于它处于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与京津冀、成渝、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特点突出。一方面,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完备,以高铁、快速道路和城际轨道为主构建起的城间快速通道缩短了时空距离,有利于区域内人、财、物等各项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节点城市与周边小城市、小城市和城镇之间,在经济活跃度、生活便利性、保障完善度等方面都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区域协同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首位城市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反过来,整个区域的勃勃生机也滋养了上海这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的吸引力越大,作为这一区域领头羊的吸引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苏杭不再是那个苏杭

苏州、杭州也是长三角地区“春节空城指数”多次上榜的城市。它们在榜单中的多次出现表明,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人口流入加速且绵延成片的特征已经凸显,苏南、浙北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杭州是近年来风头最劲的几个城市之一,2017年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二名,仅次于成都。2017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中勇夺第一,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也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得益于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和江南水乡的宜居生态,杭州正以全新的姿态引领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它与嘉兴、湖州、宁波一起构成的浙北环杭州湾地区,形成了净流入人口不断上升的连片走廊。

苏州具有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历来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角色,2017GDP1.73万亿元,超过我国12个省级经济体,略低于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和海南五个省的经济总量之和。发达的县域经济和园区让苏州成为许多人的迁移目的地。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园区升级,再加上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苏州与无锡、常州一起,打开了上海北翼的发展空间。

同处长三角,几家欢乐几家愁

虽然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持续上升、人口集聚程度不断加强,不同层次的城市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内的26个城市,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城市群。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6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总量为1.21亿,约占东部沿海“三省一市”常住人口的56.02%,人口密度为57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这26个城市的人口总量上升到1.29亿人,约占“三省一市”常住人口的57.59%,人口密度上升到601.57/平方公里。七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占三省一市人口规模的比例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人口密度增加了33.73/平方公里,呈现出人口进一步集聚的特征。

如果按时间先后纵向考察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人口流动走向,可以看到人口流动的路径和规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研究表明,2000年时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规模小、流向单一,人口流动的目的地绝大多数指向上海,少部分指向杭州和宁波;到2010年时,“上海的人口集聚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南京、苏州、杭州和宁波等城市也开始成为区域内流动人口的次级集聚中心”里。

但是,无论是2000年还是2010年直到2017年,人口净流入规模大的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城市,属于长三角城市群中优先开发的核心区域,例如上海、苏南和环杭州湾地区;而长三角城市群的外围和边缘地区,例如南通、盐城、泰州、安庆、滁州、宣城、池州等城市基本都是人口净流出区,其中盐城、安庆、滁州、池州等城市的净流出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10%以上。虽然中央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提出要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城镇地区的落户政策,有序放开中等城市的落户政策,以此提振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但从效果来看较为有限,芜湖、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地的人口净流出状况仅是得到缓解而已。

协同发展下的人口布局

1992年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开始建立算起,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已经进入了第27个年头。20183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进入高层协同、加速发展的全新时期。2018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经过各方努力,三省一市在产业合作、市场融合、公共服务接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初露端倪。

未来两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逐步落地,以区域城际铁路网、5G网络、G60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合作项目为重点的协同共建工作将为这个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交流也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实现在这一区域内的分布优化。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人口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