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报 |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景气指数强势回升
来源:数亮指数  日期:2025-11-10
  • 分享到QQ空间

摘 要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蔬菜价格指数先降后升,7月蔬菜供应充足导致指数下降至86.59点,8-9月受换季、主产区降雨导致供应收紧影响回升至100.82点。水果价格指数先降后稳,7月水果大规模上市导致指数降至81.65点,8月夏秋换季促使指数略有回升,9月因秋季水果充足微降至84.35点。

市场品牌指数收于212.74点,其中品牌建设指数因设施投入减少有所下降,“三品一标”认证与抽检合格率则维持100%;品牌影响力指数升至233.34点,外地农产品品种、交易量及采购商数量大幅增加。市场景气指数强势回升,9月收于148.65点,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三季度,南大堡蔬果市场行情主要受三方面关键因素影响:一是蔬菜产区轮换促使供给多元,然而物流与保鲜成本增加引发价格阶段性上涨;二是极端天气推高蔬果成本,降雨导致道路拥堵、增加蔬果损耗,进一步加剧区域价格分化;三是消费需求变化,暑期带动清热解暑蔬果需求,9月开学与中秋国庆备货提振茄果类、高档蔬果需求,且消费者对品质、安全性要求提升,优质蔬果价格高位运行,引导市场供应精准化。

展望四季度,蔬菜价格指数将呈“先稳后缓降”态势;水果价格指数将低位震荡;市场品牌指数预计将小幅回升;市场景气指数将高位运行。

一、三季度指数运行表现

(一)蔬菜价格指数先降后升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蔬菜价格指数呈现“先降后升”态势,8-9月上升势头明显。指数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

南大堡市场蔬菜定基价格指数走势

7月正处夏季蔬菜消费高峰期,市场蔬菜供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供大于求”格局促使蔬菜价格指数下降至86.59点,环比下降5.10%。

8月,由于多种时令蔬菜进入换季期以及产地变更阶段,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导致价格指数进入上行通道。

9月,由于蔬菜换季期叠加全国多个蔬菜主产区降雨较多,蔬菜采摘与运输成本上浮,市场供应端持续收紧,推动价格指数持续上行。9月价格指数收于100.82点,相较6月上升10.49%。

分品类蔬菜价格指数整体涨跌幅

分类别来看,三季度13大类蔬菜价格指数整体表现为“八升五降”。价格指数上升品类中,甘蓝类蔬菜价格指数势头最为强劲,9月较6月的整体升幅达到96.73%;茄果类与叶菜类蔬菜价格指数升幅同样显著,9月相较6月的升幅分别为73.23%、62.65%;白菜类、根菜类、食用菌类蔬菜价格指数三季度升幅分别为41.49%、36.49%、27.66%;葱蒜类与豆类蔬菜价格指数三季度升幅则相对较小,均在20.00%以内。

价格下降品类中,水生类蔬菜价格指数三季度降幅最大,达到53.78%;薯芋类与芽菜类蔬菜价格指数降幅分别为27.33%、16.14%;其他类与瓜类蔬菜价格指数三季度降幅较小,9月相比6月分别下降了4.13%、0.80%。

南大堡市场蔬菜价格同比涨跌幅

同比来看,三季度蔬菜价格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7月同比降幅为5.56%;8月同比降幅扩大至19.32%;9月略有回升,同比降幅收窄至12.27%。


(二)水果价格指数先降后稳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水果价格指数呈现先降后平稳运行态势。指数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

南大堡市场水果定基价格指数走势

7月,随着西瓜、桃类以及葡萄等夏季水果大规模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指数延续二季度的下行趋势,收于81.65点;8月,市场进入夏秋水果换季期,新季优质苹果、梨等水果上市,推动价格指数止降回升至84.41点;9月,蜜桔、柚子等秋季时令水果陆续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导致价格指数小幅回落至84.35点,相较6月下降17.58%。

分品类水果价格指数整体涨跌幅

分类别来看,三季度7大类水果价格指数呈现出“两升五降”态势。上升品类中,核果类水果价格指数相较6月微升0.83%;聚复果类水果价格指数升幅则相对较大,达到6.28%。下降品类中,荔枝类、浆果类、香蕉类和仁果类水果价格指数降幅相对较大,9月相较6月分别下降53.56%、47.70%、37.44%、22.12%;西甜瓜类水果价格指数三季度降幅为3.36%,相对较小。

南大堡市场水果价格同比涨跌幅

同比来看,三季度水果价格指数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7月同比降幅为4.48%,8月降幅扩大至21.63%,9月降幅有所收窄,但仍达到11.56%。


(三)市场品牌指数有所回落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品牌指数收于212.74点,相较二季度回落了33.81个百分点,但仍略高于一季度运行。指数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

南大堡市场品牌指数及细分指标走势

从细分指标来看,三季度品牌建设指数收于199.01点,较二季度下降85.23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设施投入经费减少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市场在设施更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三季度则转入以设施维护为主的阶段,资金投入节奏相应放缓。尽管如此,市场“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及抽检合格率仍维持在100%,充分表明市场内流通的蔬果产品质量基础依然坚实可靠。此外,本季度举办或参与各类活动次数略低于前期水平,但市场通过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有效维持了品牌曝光度。

三季度,品牌影响力指数收于233.34点,较二季度上升43.33个百分点,增长态势显著。本轮增长主要源于外地农产品流通的持续活跃:三季度南大堡市场内销售的外地农产品品种增至168个,交易量达334976.73吨,反映出在全国蔬菜供需总体偏紧的背景下,南大堡市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集散能力,有效吸引了更多外地货源集聚。与此同时,市场吸引的外地采购商数量大幅攀升至130635家,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区域性农产品流通枢纽的地位。受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农产品销往外地的销售额为133990.69万元,环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整体流通活力依然强劲,品牌辐射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提升。


(四)市场景气指数强势回升

2025年三季度,南大堡市场景气指数呈现强势回升态势。7月,随着夏季应季水果大规模集中上市,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带动景气指数上行至114.55点,重回景气区间。8-9月,受水果消费旺季支撑,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商户经营信心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景气指数稳步走高。9月,景气指数收于148.65点,较6月上升67.12点,反映出市场整体运行态势良好,活力显著增强。


二、市场行情深度分析


(一)本地退场叠加外源涌入,蔬菜供给体系更趋多元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蔬菜供应格局发生显著调整,产区更替成为影响供需关系的核心因素。三季度初,本地蔬菜凭借地缘优势占据供应主导地位,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基础货源。进入8月下旬,随着季节气候的转变,蔬菜主产区开启大规模轮换进程:本地长豆角、小黄瓜等优势品种逐渐进入产季尾声,上市量呈稳步下滑态势;与此同时,山东等外地产区的蔬菜集中批量入市,精准填补了本地供应留下的缺口,确保了市场整体供应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数据层面呈现出显著的外地供应增长态势:9月中旬,外地蔬菜日均上市量达到2429.32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12%。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来源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山东的椒类、黄瓜,张家口的有机菜花与甘蓝,江苏的蒜苗等特色品类纷纷登陆市场。这种多元化供给不仅丰富了市场的蔬菜品类结构,更强化了市场应对区域性供应风险的能力,形成“多产区协同、多品类互补”的良性供应格局,有效提升了市场在极端天气、局部生产中断等突发状况下的抗风险韧性,为长期的价格稳定与供应保障筑牢了基础。

尽管产区轮换成功保障了蔬菜总量供给,但也给市场带来了阶段性的价格上行压力。具体来看,价格上涨由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其一,外地蔬菜在口感、品相上与本地产品存在天然差异,部分消费者对其接受度较低,短期内引发市场需求结构的波动,间接影响价格走势;其二,长途运输环节显著推高了物流与保鲜成本,加之三季度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冷链运输的需求大幅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蔬菜流通的运营成本。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三季度中后期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


(二)极端天气叠加物流受阻,蔬果价格走势区域分化

三季度,异常天气成为影响南大堡市场蔬果供应的关键变量之一。三季度初,华北地区干旱与低温双重压力对当地大棚蔬菜生产周期造成延迟,导致部分蔬菜上市时间推迟。进入9月,台风天气对南方蔬菜产区造成显著影响,华南地区遭遇强台风袭击,不仅破坏了当地蔬菜生产基础设施,也对蔬菜采收和运输造成严重阻碍。南方产区叶菜类蔬菜采收困难,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上升,物流成本增加,直接推高了南方供应的叶菜类蔬菜价格。

天气因素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也显著影响了流通效率。三季度南大堡市场蔬菜运输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降雨频繁导致道路拥堵,运输时间延长;另一方面,高温高湿天气增加了蔬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特别是对于叶菜类等易腐农产品,高温高湿环境大幅缩短了其保鲜期,增加了冷链物流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运营成本。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9月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波动明显,尤其是叶菜类和果菜类价格涨幅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天气差异也导致了不同产区蔬菜价格走势分化。9月下旬,随着前期连续降雨天气结束,本地蔬菜进入“秋旺”生产旺季,甘蓝、散花、香菜、茴香、菠菜等蔬菜集中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推动本地蔬菜价格整体走低。然而,同期南方产区受台风后续影响,蔬菜生产恢复缓慢,加之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南方产区的蔬菜价格逆势上行。


(三)节日效应叠加季节转换,蔬果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三季度,南大堡市场的蔬果消费需求呈现节日效应与季节转换双重特征。

7-8月正值暑期,高温天气增加了消费者对新鲜蔬果的需求,尤其是黄瓜、西红柿、西瓜等清热解暑类蔬果销量持续走高。进入9月,学校开学叠加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需求,市场采购积极性普遍增高,特别是茄果类、叶菜类及高档蔬菜需求旺盛。

从消费偏好来看,消费者对蔬果的品质、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优质优价趋势更加明显。山东产区的烟台富士、精品黄元帅及花牛苹果等高端果品,凭借果形端正、糖度高、品相优良等优势,在高端市场表现强劲,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此外,不同价格区间的蔬果需求出现分化。常规品种因价格相对平稳,需求弹性较小;而特色蔬菜和高档水果因节日送礼需求增加,价格波动更为明显。9月下旬,随着节前备货进入尾声,部分高档蔬菜需求有所回落,但日常消费类蔬菜需求保持稳定。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导市场供应更加精准化、差异化,推动市场主体根据消费趋势调整经营策略。


三、四季度走势预测


(一)蔬菜价格指数

四季度,蔬菜价格指数或将呈现“前稳后降”的整体态势,且品类间价格分化特征仍会延续。一方面,北方秋季蔬菜如甘蓝、白菜、萝卜等进入集中上市期,本地供应充足,能有效填补外地产区衔接的缺口;另一方面,随着气温下降,蔬果运输损耗率降低,冷链物流需求减少,流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支撑价格保持稳定。11-12月,随着全国秋冬蔬菜主产区产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整体供应规模持续扩大,叠加冬季蔬菜储存条件改善,部分耐储蔬菜如薯芋类、根菜类供应稳定性增强,将带动蔬菜价格指数缓慢下行。

然而,叶菜类、茄果类等对气候敏感的品类,若遭遇寒潮、降雪等极端天气,可能出现短期供应紧张,导致价格阶段性小幅波动;而水生类蔬菜受冬季生长周期影响,供应减少,价格或维持相对高位,延续三季度的下降态势但降幅收窄。


(二)水果价格指数

四季度,水果价格指数将在低位区间震荡运行,整体呈现“先稳后弱”态势,季节性供应变化是核心影响因素。10月,秋季时令水果如蜜桔、柚子、柿子等处于上市旺季,市场供应充足,且前期价格已处于较低水平,价格指数将保持平稳;同时,苹果、梨等耐储水果新季货源陆续批量入市,虽初期优质果源价格存在一定支撑,但整体市场货源充裕,难以推动价格大幅上涨。11-12月,随着秋季水果上市量逐步减少,市场水果供应结构转向以苹果、梨、柑橘类等耐储品种为主,且临近年末消费旺季,节日备货需求可能对价格形成短期支撑,但考虑到新季耐储水果整体产能充足,且前期库存消化压力较小,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部分品种如普通苹果、梨可能因供应过剩出现小幅降价,导致水果价格指数小幅走弱。


(三)市场品牌指数

四季度,市场品牌指数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从品牌建设指数来看,三季度市场设施投入以维护为主,四季度或伴随年末规划调整,出现小规模设施升级或优化投入,同时“三品一标”认证数量与抽检合格率将继续维持高位,保障产品质量口碑;此外,临近春节消费旺季,市场通过举办产销对接会、线上促销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曝光度,或将推动品牌建设指数小幅回升。

从品牌影响力指数来看,四季度全国蔬果供需格局相对稳定,南大堡市场凭借区位优势与集散能力,外地农产品引入规模将保持稳定,且冬季北方市场对南方蔬果需求增加,可能带动外地农产品交易量进一步增长;同时,年末外地采购商备货需求上升,市场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叠加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品牌影响力指数将延续增长态势。


(四)市场景气指数

四季度,市场景气指数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市场整体活力持续增强,消费需求是核心驱动因素。10月,国庆假期带动蔬果消费需求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景气指数将延续三季度的强劲态势;11-12月,临近元旦、春节两大节日,节前备货需求逐步释放,批发、零售环节采购量显著增加,商户经营信心进一步提升,推动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稳步增长,景气指数保持高位。

    • 分享到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