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
来源:搜狐新闻   日期:2021-01-06
    • 分享到QQ空间
尽管近年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农村各地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还存在各种障碍。定量测度中国农村各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总体和具体的进展和障碍、优势和短板,有利于各级政府、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和金融机构了解全国各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客观评价本地区或本机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照检查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推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开展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完成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课题组设计和构建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四级指标构成,由上而下,分别为1个总指数、3个方面指数、13个分项指标和20个二级分项指标。课题组对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和旗(由于北京、上海、天津所辖已经没有县市旗,本报告的全部样本来自除这三个直辖市之外的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2017~2019年的总指数、方面指数、分项指标和二级分项指标的得分进行了测度,根据总指数的得分高低进行了百强县排名,并对平均分以上的532个县、县级市和旗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动能进行了测度。

本报告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各2个县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这 6个县市分别是山东省寿光市、福建省福鼎市、河南省兰考县、安徽省蒙城县、陕西省武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一、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一, 近年来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从指数得分分析结果来看,2017~2019年3年间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得到了快速提升。2018年和2019年数字普惠金融金融指数平均得分(中位数)分别同比增长35.92%和34.99%,均保持高速增长。从三个方面指数来看,尽管其得分提升速度存在结构性差异,但是三者的得分提升总体上均很快。方面指数服务广度得分总体提升最快,从2017年的38.04增长为2019年的102.66,增长169.87%;方面指数服务深度总体提升也较快,平均得分从2017年的37.46增长为2019年的63.79,增长70.29%;方面指数服务质量的得分逐年增长,但是增长增速相较于服务广度、服务深度来说较为缓慢,2019年较2017年仅增长17.7%。

第二,目前仍然存在区域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目前,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中位数)来衡量,不同区域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得益于方面指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得分的大幅提升,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较快赶超趋势,其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是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慢慢扩大。西部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尽管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但是其发展势头较好,在整体发展速度上要快于东北地区。

第三,各省之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

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中位数)来衡量。不同省份之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全国28省市自治区差异明显,可分为六个梯度:第一梯度省区(大于129分)包括浙江省、福建省;第二梯度省区(110分左右)包括河南、安徽、江苏;第三梯度省区(96~102分)包括山东、江西、陕西;第四梯度(84~90分)河北、湖北、湖南、山西、广东;第五梯度省区(59~73分)包括黑龙江、广西、甘肃、海南、重庆、宁夏、内蒙古、新疆、吉林、贵州、四川;第六梯度省区(48~57分)包括辽宁、云南、西藏、青海。其中作为第一梯度省区的浙江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中位数得分(151.6分)是第六梯度省区青海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中位数得分(48.12分)的3.15倍。

第四,中西部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能较强

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能百强县中,中部地区的县域有64个,东部地区的县域有24个,西部地区的县域有11个,东北地区的县域有1个。由此可以看出,以县域普惠金融动能指数的中位数得分为衡量标准,尽管中、西部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相较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其发展动能强劲,尤其是中部地区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年减小。

第五,县域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发展较快

近三年内,在支付、信贷、授信、理财、保险等五类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服务于县域小微经营者和三农群体的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作为基础的金融服务类型,发展较快,增长最为显著。在使用数字贷款以及被授信的用户数量方面均有非常大的增幅,数字贷款服务广度得分较2017年增加近5倍,数字贷款服务深度得分较2017年增加3.4倍;数字授信服务广度得分增加284.5%,数字授信服务深度得分增加291.3%。这说明数字信贷和数字授信方面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有了明显改善。

第六,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服务发展滞后

总体上在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数字信贷和数字授信,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服务的发展更为滞后。目前纳入指标体系的理财和保险种类仍然过于狭窄。具体来看,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的服务广度水平实际上仍然很低,在服务广度有限的前提下服务深度也总体上不足。无论是服务广度还是服务深度,均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七,金融科技平台公司与其他银行合作,扩大发放县域数字贷款,有利于资金回流农村地区

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力度不足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偏离了支农支小和服务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资金“抽水机”效应依然存在,导致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金融科技平台公司通过与其他银行合作,对县域联合发放数字贷款,能够促进资金回流县域,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第八,地方政府与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合作,有助于农村地区部分政务和民生数据的价值发掘,扩大客户基础,促进对客户的数字信用评级和数字授信,最终有利于扩大对县域内客户的数字信贷

地方政府与网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合作,进行三农数据价值挖掘(不拥有和留用数据;数据所有权归地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能百强县中,与网商银行开展合作的县市数量占比为63%,其中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能指数得分十强县全部为合作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潜力,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第九,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

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截止2020年3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2%,还存在很大的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目前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服务深度、服务质量这三个方面指数得分的提升均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总体上看,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二、典型县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数字支付阶段、信息数据线上化阶段、数字金融服务部分流程线上化阶段、数字金融服务全流程纯线上化阶段。很多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六个典型县市的情况也不例外。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金融科技平台公司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数字支付阶段和数字支付与其他数字金融服务全流程线上化阶段,目前大多数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处于第二阶段。

六个典型县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金融机构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近年来六个典型县市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绩效。但是,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金融平台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虽然起步较早,增长快速,客户覆盖广度扩展较快,但需要依托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发展,并受制于农村地区相对较低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和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包括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金融机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起步略晚,近两年数字化授信发展迅速,但在业务操作上基本以将原有线下存量客户线上化为主,增量客户数量有限。由于各地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条件、金融教育普及程度、金融市场竞争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县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不同维度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科技金融平台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倒逼了传统金融机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这种良性竞争最终促进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我国县域各类金融消费者群体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可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数字支付服务、及时获得信贷服务、获得相对低息且额度稍大信贷服务、获得长期大额稳定的信贷及保险和理财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扫码支付和数字支付技术在县域的大发展使得各类金融消费者群体的数字支付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大部分群体的小额消费信贷需求基本可以通过数字信贷得到满足。从事“短平快”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积累了一定线上交易信息数据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主是现有数字信贷产品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数字信贷的可得性最强;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既缺乏传统金融机构偏好的抵押担保条件,又缺少科技金融平台企业偏好的线上交易信息数据,他们的信贷需求与现有数字信贷产品(主要是信用贷款)供给存在额度上的不匹配。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改进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一是改进全国通信基础设施,提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覆盖面和可达性。二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数字化、共享化。三是完善全国城乡个人与企业征信体系。四是鼓励农信机构继续做实做好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信用评级和授信系统。

2.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支持框架

一是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立法。二是提升县市级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3. 建立健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一是发展一种多元化的、差异化的、有分工协作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二是建立和维持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三是鼓励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三是鼓励资本市场在县域的发展。四是推动金融科技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应用。五是进一步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可负担性。

4. 进一步提升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是决定县域各类金融消费者群体能否有效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各类金融消费者群体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是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县域各类金融消费者群体的接受与使用情况,即取决于县域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素养。

当前虽然各类金融机构都定期不定期开展金融教育活动,但金融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反诈骗、反洗钱、特定产品推广等,内容相对单一,形式呆板枯燥,教育效果不佳。特别是涉农经营主体的金融素养普遍较差,提升较慢。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从使用互联网到认识金融服务、防范风险、培养履约意识,再到了解数字金融产品,针对各类数字金融需求群体提供多层次多内容的数字金融教育。
    • 分享到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