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5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顶住压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基础。基于当前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产业升级加速的背景,高阳纺织产业积极把握智能化转型与市场拓展的关键机遇期。
据“河北·高阳纺织指数”信息系统监测,三季度,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企稳回升,9月指数收报于108.65点,较6月上涨0.07%;产业发展、产业竞争力指数三季度指数分别收报于164.99点、101.53点,较二季度分别下降1.79%、1.02%;产业景气指数收于102.05点,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上方运行,产业整体仍处于景气区间。
展望未来,高阳纺织产业仍需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拓展内外市场空间等重点方向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高阳纺织指数运行的主要表现
(一)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企稳回升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企稳回升,9月指数收报于108.65点,较6月上涨0.07%,产品价格指数在前期调整后趋于稳定。
高阳纺织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将纺织产品分为半成品和成品,三季度两项细分指数走势如下:
高阳纺织半成品和成品价格指数走势
高阳纺织半成品价格指数稳步上行。三季度,半成品价格指数从6月的109.36点持续升至9月的110.05点,较二季度末上升0.63%。具体来看,7至8月,随着纺织原料市场供需结构改善,棉纱等原材料价格企稳回升,推动半成品价格指数8月升至110.05点;9月半成品价格在季度末趋于巩固,半成品价格指数保持稳定。
高阳纺织成品价格指数小幅调整。三季度,成品价格指数从6月的108.06点波动下行至9月的107.72点,较二季度末下降0.31%。其中,7月,纺织市场仍处于传统淡季,成品价格指数收于107.90点,环比下降0.15%;8月,市场出现季节性回暖,指数止跌趋稳,收于107.87点;9月,尽管宏观环境持续改善,但终端消费复苏力度有限,毛巾、浴巾等主要成品价格仍面临下调压力,成品价格指数最终收于107.72点,环比微降0.14%。
根据产品用途不同,将纺织成品进一步细分为毛巾、浴巾、毛巾被、毛毯和其他纺织成品,2025年三季度各细分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如下:
高阳纺织细分成品价格指数走势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成品市场价格呈“整体平稳、局部调整”特征。毛巾类产品价格指数微降,指数从6月的117.16点波动下行至9月的117.04点,三季度累计下降0.10%。其中,7至8月,指数窄幅震荡;9月,指数进一步回落。浴巾类产品价格指数稳定运行,7至9月指数稳定在106.23点,市场价格体系稳固,供需平衡。毛巾被类产品价格指数稳中略升,9月指数为101.55点,较二季度末累计上升0.10%。毛毯类产品价格明显承压,价格指数从6月的98.43点降至9月的96.89点,三季度累计下降1.57%,降幅最大,各月指数持续下降,表明毛毯类产品面临严峻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其他纺织产品价格指数平稳,指数稳定在111.82点,市场运行平稳。
(二)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高位回调
当前高阳纺织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高位回调,收报于164.99点,环比下降1.79%,同比微降0.08%。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走势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指数五项细分指标指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高阳纺织产业发展细分指数运行情况
集约经营指数表现突出。本期指数收于143.19点,环比上升2.50%,同比上升8.40%,成为本季度最大亮点。具体来看,亩均产值指数同比提升23.89%,人均管理机器数指数同比上升18.83%,显示企业在自动化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过,单位电耗产值指数同比下降5.08%,反映出能源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产业规模指数稳中有进。三季度指数收报于142.94点,环比下降1.12%,同比增长1.33%,表明产业基础规模依然稳固,但短期面临调整压力。从细分指标看,规上企业数指数保持稳定,企业总产值指数同比增长3.47%,产业基本面依然稳健。而从业人员数指数环比下降1.99%,同比下降3.20%,在自动化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就业规模有所收缩。
经济效益指数承压运行。三季度指数收于342.67点,较二季度下降4.00%,同比上升1.45%。细分数据表来看,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指数环比维持稳定,同比增长3.71%,而企业利税总额指数环比下降11.72%,同比下降3.16%。在原材料成本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挤压,“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显著。
结构转型指数深度调整。三季度指数收于87.67点,环比下降0.92%,同比下降15.23%。电商销售额占比指数同比下降39.93%,是导致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传统电商红利正在消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新渠道开拓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品牌线上推广经费投入同比保持增长,但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政策支持指数普遍回落。本期指数为96.91点,环比下降3.57%,同比下降7.14%。其中,资金支持满意度、土地支持满意度、政府办事效率指数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堵点,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均有待提升。
(三)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小幅波动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收于101.53点,环比下降1.02%,同比下降0.85%,产业竞争力呈小幅调整态势。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走势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指数四个细分指标指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高阳纺织产业竞争力细分指数运行情况
营销能力指数表现相对突出。本期指数为117.08点,虽环比下降0.40%,但同比上升10.50%,且相对水平位置最高,是本季度竞争力指数中的亮点,表明企业在市场开拓、销售渠道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营销竞争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指数有所提升。三季度指数收报于92.90点,环比上升0.02%,同比下降7.13%,短期看,研发经费投入增加拉动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人才打造指数小幅调整。三季度指数收于100.83点,环比下降1.98%,同比上升1.03%。品牌运营指数有所回落。三季度指数收于100.15点,环比下降1.75%,同比下降4.62%。品牌建设效果不及预期,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景气运行
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为102.05点,位于荣枯线上方,产业景气运行。
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成本压力持续存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挑战,企业订单增长受限、利润空间承压。尽管如此,产业景气指数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企业发展信心基础依然稳固。随着消费旺季深入和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产业运行有望企稳回升。建议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效能提升积极应对挑战,政府也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高阳纺织指数运行的主要亮点
(一)集约经营成效显著,生产效率快速提升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在集约化发展方面成效突出,本期集约经营指数为143.19点,同比大幅提升8.40%。其中,亩均产值指数同比提升23.89%,人均管理机器数指数同比增长18.83%,两项核心指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充分表明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在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方面优势突出。这一成效展现了高阳纺织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显著进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高阳县37家企业已完成数字化升级,已有4家企业生产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研发机构23个。凭借数字化赋能,高阳图强纺织达成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在图强纺织公司的省级数字化生产车间内,仅需一部手机,便能掌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运行状况,还可调度备料、加工、后整等环节,使其实现高效衔接。数字化车间达成了对原材料、设备以及生产过程的精细且高效地管控,运营成本降低了15%,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了12%。在智能化改造的驱动下,宏润公司的无纺布生产线生产效率与产品竞争力同步提升。宏润公司的无纺布智能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借助5G物联网达成设备互联,生产效率提高了2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该公司的设备采用德国特吕茨勒生产线,特别是直铺生产线,为全球交付的首条三梳理直铺生产线,最大克重可达每平方米140克,布面更为美观。
高阳纺织企业集约发展
总之,高阳毛巾已从传统的“产量大、利润低”阶段,转向高质量、品牌化、绿色智能的新发展路径。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数字化平台以及跨区域合作,高阳不仅巩固了在国内毛巾市场的领先地位,还在文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中探索增长点。未来,随着零排放印染工艺的全面推广和数字化车间的进一步普及,高阳毛巾有望在国内消费升级与国际市场拓展双重驱动下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二)企业信心保持高位,景气指数向好运行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景气指数保持回升态势并收报于102.05点,展现出高阳纺织产业的强劲韧性。从细分指标看,三季度,高阳纺织企业信心与现金流同步改善:企业发展信心指数达113.64点的高位区间;企业现金流指数则连续两个季度提升,三季度升至荣枯线100点上。两项指标协同向好运行,标志着企业预期持续改善与经营质量提升,为高阳纺织产业持续复苏注入核心动力。
在纺织行业整体承压发展的背景下,高阳纺织产业凭借创新驱动、细分市场深度挖掘,成功实现了从“拼产量”向“比创意”的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企业信心,也为传统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一方面,创新设计赋能产业升级,差异化竞争成效显著。面对毛巾利润从每件1元降至不足2角的严峻形势,高阳纺织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开辟新发展路径。圣翔染厂已配制30000余种染料色彩,永亮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0%,柏立信公司速干毛巾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展现出高阳纺织产业创新驱动的强大动能。另一方面,细分市场精准发力,产品价值显著提升。高阳纺织各企业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永亮公司开发玻尿酸毛巾、草木染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沐泽公司专注厨房巾品类,年销售额达4200万元;三利集团推出丝柔纺系列,实现150次水洗依旧抑菌的技术突破。
总之,高阳纺织产业正通过创新驱动与精准市场定位,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构筑起以信心与核心竞争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高阳纺织企业稳健运行
三、纺织产业链行情分析与走势预测
2025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诸多挑战使经济复苏面临巨大变数,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延续弱复苏态势,内需消费恢复性反弹,行业内销实现较好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7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60亿元,增长3.2%。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9954亿元,增长4.9%。出口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9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244.197亿美元,同比下降1.50%,环比下降7.99%;其中纺织品出口1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6.41%,环比下降3.44%。2025年1—9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216.863亿美元,同比下降0.30%。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乏力。
(一)上游棉花价格分析
全球棉价方面,2025年以来,伴随着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市场对全球经济预期偏悲观,大宗商品整体表现较弱,棉花价格持续震荡调整。2025年三季度,国际棉花价格走势较弱,9月29日,国际棉花指数:M为73.95美元/磅,较7月1日的75.72美元/磅下降了2.34%。
国内棉花价格整体承压,呈现“供需双弱、预期转淡”的特征。前期因下游需求疲软及季节性因素,棉价走势低迷。尽管九月传统旺季来临,但订单支撑不足导致“金九”成色欠缺。当前陈棉库存偏低为现货提供一定抗跌性,然而新棉丰产预期强烈、开秤价偏低,加之轧花厂套保压力与下游“随用随买”的谨慎心态,共同制约了价格反弹空间,预计短期内棉价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2025年三季度,国内棉花价格有所下行,9月30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129B的价格为15268元/吨,较7月1日的15625元/吨下跌了2.28%。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走势图
(二)中游绿色智能升级
纺织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性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推进其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转型升级,是维持我国纺织业国际优势地位的关键举措。我国持续推动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家纺企业在技术、产品、业务等层面的融合,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在家纺产业的应用与革新,构建现代企业运营模式,达成采购、生产、销售及物流等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打造柔性供应链平台。与此同时,行业的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必然趋势。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宏观背景下,践行绿色发展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构建从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路径,更成为提升企业价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下游消费升级驱动
伴随年轻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家纺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消费升级所推动的变革。消费者愈发注重产品的品质、个性化、功能性、健康性以及体验感,消费风格的多元化促使产品结构作出调整。天然纤维,诸如棉、麻、丝和毛,因其环保与舒适的特性,成为首选材质。此外,电商、直播及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渠道运营和品牌建设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还需更加重视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渠道的搭建。
(四)高阳纺织指数走势预测
综合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指数运行情况及产业链整体行情分析,结合当前市场供需格局和季节性因素影响,预计四季度高阳纺织指数将呈现企稳回升、结构分化的运行态势,不同品类价格走势将呈现差异化特征。
半成品价格指数预计稳步上升。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纺织原料市场供需结构的持续优化改善,特别是棉花等大宗原料供应趋于稳定,棉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已经进入企稳阶段;另一方面,考虑到四季度是纺织行业传统的生产旺季,企业备货需求集中释放,叠加年底赶工效应,半成品价格指数有望延续上行走势。
成品价格指数或将止跌回稳。伴随“双十一”“双十二”等年终消费旺季临近,终端市场的消费需求预计将有所改善。在此情形下,毛巾、浴巾等主要纺织成品所面临的降价压力将得到缓解,市场的供需关系渐趋平衡。
四、高阳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在集约经营与市场开拓等方面亮点突出。展望未来,高阳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拓展内外市场空间,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一)构建低碳循环体系,塑造产业绿色制造范式
2025年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单位电耗产值指数同比下降5.08%,表明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尚需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也待强化。基于此,高阳纺织产业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产业的绿色化改造。
首先,应进一步打造零排放印染示范园区。以共享智造·生态印染产业园为依托,推广圣翔染厂“智慧配色+清洁生产”模式。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加强废水治理以及余热利用。其次,要建立全链条碳管理体系。引入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开展“零碳毛巾”产品认证工作,推动企业与国际绿色采购体系对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再次,应构建纺织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再生纤维的研发以及废旧纺织品的高值化利用,建设“纺织废弃物—再生纱线—绿色产品”的闭环产业链。鼓励企业基于天然与可再生材料的绿色产品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产品的绿色升级。
(二)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
人才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前高阳纺织产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数指数同比降低1.25%,反映出高阳纺织产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针对“高层次研发与设计人才匮乏,复合型技术人才和创新型设计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高阳应当大力推行“高阳纺织英才计划”,构建多层次的产业人才体系。一是引进高端人才。面向面料研发、工业设计、数字营销等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结合纺织领域的非遗技艺传承,培育既通晓传统工艺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推进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企业负责人前往浙江、广东等先进地区学习“专精特新”发展经验,对接全国隐形冠军培育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三)拓展内外市场空间,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三季度,高阳纺织产业国内销售总额指数同比下降0.35%。尽管出口销售总额维持增长态势,但市场结构单一、内需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仍旧存在。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带来的战略机遇,高阳纺织产业需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首先,要深入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消费趋势,联合全国批发市场与电商平台,发展“产地直播+云仓发货”新型模式,提高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其次,要优化出口市场布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在中亚、东盟等地区设立海外仓与分销网络,支持沐泽、柏立信等出口型企业拓展RCEP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再次,要培育外贸新的动能,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兴业态,借助数字贸易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贸易体系,推动高阳纺织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73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