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彝良天麻产品价格指数先扬后抑
2025年上半年,受鲜天麻供需结构变化、市场季节性波动及电商促销活动等因素共同驱动,彝良天麻产品价格指数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指数从1月第1周(2024.12.30-2025.01.05)的153.50点起步,最高升至5月第2周(05.05-05.11)的174.79点,上半年末(06.23-06.29)收于160.26点,较2024年年末上涨2.57%。

天麻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一)天麻价格指数冲高回落
2025年上半年,天麻价格指数呈现“冲高回落”趋势,指数从1月第1周的158.74点起步,最高升至5月第2周的181.38点,上半年末收于6月第4周的165.24点,较2024年年末上涨2.13%。

天麻价格指数及细分指数走势
天麻价格指数细分为鲜天麻价格指数和干天麻价格指数。2025年上半年,一季度正值冬麻、春麻交替上市期间,鲜天麻市场供应整体偏紧,价格上涨动力较足;二季度,鲜天麻价格上涨态势趋缓,5中旬起,产区春麻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价格持续回落。干天麻价格指数则持续保持平稳运行趋势。
鲜天麻价格指数运行特征:
1-2月:节前需求拉动,价格稳步攀升
2025年初,鲜天麻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行态势。1月第一周,受新产季天麻集中上市影响,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指数小幅回落至171.52点。但随着春节临近,节前消费需求开始释放,市场采买增多,推动价格扭转跌势。自1月第二周起,鲜天麻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上涨,至2月第四周,受下游需求不减及鲜天麻存量逐步下降影响,价格指数攀升至192.86点,创下当时产新季以来的新高,为上半年的强劲走势奠定了基础。
3-4月:供应持续偏紧,价格冲高至上半年顶点
进入3月,冬麻采挖进入尾声,市场供应持续收缩。下游加工企业与药材商备货积极性不减,尤其对性价比高的中小个头天麻需求旺盛,支撑价格指数继续上行,鲜天麻价格指数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于4月第一周成功突破200点大关。而随着市场库存的进一步消耗,供需偏紧的格局加剧,价格持续走高,最终在4月第四周达到210.16点,接近上半年的价格峰值。
5-6月:价格触顶回落,春麻上市引发行情波动
5-6月,鲜天麻市场经历了“冲高-回落-企稳”的显著波动。5月第二周,价格指数达到上半年最高点212.68点。随后,随着品质相对较差的春麻集中上市,市场风向转化。因春麻含水量高、有效成分偏低,加工户和电商采购意愿大幅减弱,导致价格快速下跌。至6月第一周,价格指数跌至上半年最低点182.95点。6月中下旬,春麻上市进入尾声,市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产地存量减少,价格出现小幅反弹并逐步企稳,最终在6月第四周收于183.33点。
鲜天麻细分品级指数中,不同品级走势呈现明显分化。三级、四级、小麻天麻价格指数涨幅较为明显,上半年末指数分别达到228.00点、225.69点和214.29点,较2024年年末分别上涨8.57%、15.21%以及11.11%;特级天麻价格指数涨幅相对温和,上半年末指数收于114.94点,上涨4.17%;统货天麻价格指数小幅回落,上半年末指数收于138.34,下跌2.34%;二级天麻价格指数下行明显,上半年末指数收于183.08,下跌10.53%;一级天麻价格指数在整个上半年始终保持平稳运行。
鲜天麻细分品级天麻价格指数走势

干天麻价格指数运行特征:
从中药材市场品类特性来看,干天麻兼具存储属性与长期流通特质,其核心运行特性体现为去库存化进程缓慢、销售周期跨度较长。这一固有属性对市场供需关系形成天然缓冲,有效抑制了短期维度内供需格局的波动,为价格体系的稳定运行构建了基础支撑。2025年上半年,市场未出现干扰价格走势的因素,干天麻整体行情保持平稳,价格指数始终稳定运行在143.12点。
(二)两菌价格指数升后稳定
2025年上半年,两菌价格指数延续季节性运行节奏,呈现出“长期稳定-阶梯式上涨-再次稳定”的清晰走势,从106.34点提升至上半年末的115.46点,保持稳定向上趋势。

两菌价格指数走势
一季度(1-3月):市场平稳启动,需求驱动价格跃升。一季度,两菌价格指数经历了从长期稳定到关键性上涨的转变。从1月初至3月上旬,指数持续稳定在106.34点。在此期间,市场处于天麻种植的准备期,交易相对平淡,价格缺乏波动动力。进入3月中旬(3月第2周),随着春节后天麻种植工作全面启动,农户对萌发菌的需求集中释放,推动两菌价格指数迅速拉升至115.46点,环比上涨8.57%。随后,随着菌种市场供需进入新的平衡状态,该指数在3月下旬稳定于115.46点,为二季度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季度(4-6月):供需平衡,指数高位稳定运行。进入第二季度,两菌价格指数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整个季度(4月至6月)均维持在115.46点的高位水平。主要原因是天麻种植季高峰期已过,菌种的采购需求趋于平稳,同时市场供应充足且高度标准化,供需关系达到了一个长期均衡的状态,未出现明显的外部因素扰动价格,两菌市场在整个二季度呈现出“价稳量平”的态势。
二、天麻上下游行情深度分析
2025年上半年,彝良天麻产业在供需两端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与结构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上游种植端受采收周期影响,供应量先紧后松;中游加工流通环节面临高库存与成本压力;下游消费市场则表现出需求分化和政策博弈的复杂局面。
(一)产业上游:种植端供应结构变化显著
供应周期性波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冬麻采挖进入尾声,市场供应持续偏紧,农户惜售情绪升温,为鲜天麻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5月中下旬,春麻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迅速增加,导致价格承压下行。
品质差异影响。春麻因含水量高、有效成分相对较低以及加工利润不足,其市场认可度及价格均不及冬麻。这一品质差异导致下游采购意愿在二季度中后期明显减弱,加剧了价格回调压力。
“两菌”市场季节性活跃。作为天麻种植的关键生产资料,两菌价格指数在1-2月保持在106.34点的稳定水平。3月中旬,随着天麻种植季启动,下游需求强劲,拉动两菌价格指数上涨至115.46点,此后进入供需平衡期,价格保持稳定。
技术与规模优势。彝良县凭借“林下仿野生种植+菌材循环利用”等技术创新,持续巩固其作为全国优质天麻种源基地的地位。根据2024年数据,彝良县天麻种植面积(8.5万亩)和综合产值(45.24亿元)均显著领先于贵州大方、赫章等其他主产区,产业基础雄厚。
(二)产业中游:加工与流通环节压力与机遇并存
干天麻库存高企。整个上半年,干天麻价格指数持续稳定在143.12点。主要原因是前期鲜天麻收购成本高,导致干天麻价格高企,下游消费意愿降低,走货缓慢。部分加工企业甚至未能完全消化上一产季的库存,去库存压力较大。
采购偏好转移。受成本压力和地方政府对高价中药材的采购限价影响,加工企业和药企的采购重心明显向下游转移,优先采购性价比更高的三级、四级及小麻等中小规格天麻,导致上半年不同等级的鲜天麻价格走势分化。
流通模式创新探索。为解决干天麻库存流通不畅的痛点,2025年4月,昭通市与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筹划共建“昭通交割仓”,探索“异地交割仓+交易平台”模式。随着这一举措的落地实施,对加速库存周转、稳定市场预期的深远影响已逐步释放,并为后续市场运行奠定了稳定基础。
(三)产业下游:各地中药材市场情况分析
季节性需求驱动。1-2月,受春节消费和节前备货的强力拉动,鲜天麻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进入二季度,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需求有所回落。
需求结构分化。上半年,中小个头天麻因其价格优势,成为加工和出口市场的主力,因需求旺盛,价格涨幅显著。而特级、一级等高品质天麻受成本高企和采购限价政策影响,需求相对疲软,价格上涨乏力。
电商渠道活跃。电商平台在鲜天麻销售中扮演重要角色。5月“五一”促销备货需求带动了中小个头天麻的销售。但同时,电商平台为规避春麻的高损耗风险,在5月后减少采购,同样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出口市场成为新增长点。报告期内,来自东南亚市场的出口订单持续增长,成为拉动三级、四级等规格天麻需求的重要力量,为价格提供了新的支撑。
三、行情预测
(一)短期预测
产鲜天麻市场:随着春麻采挖结束,市场将进入供应空窗期,存量持续消耗将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但考虑到夏季是传统消费淡季,且整体中药材市场行情偏弱,需求端难有大幅提振。预计鲜天麻价格将以窄幅震荡为主,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均较小。
干天麻市场:高库存问题仍是制约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在新的消费旺季(秋冬季)到来前,市场将延续“高库存+刚性需求”的均衡状态,价格预计将持续稳定在143.12点附近。若下半年终端走货量持续低迷,不排除部分商家存在为回笼资金而降价抛售的可能。
两菌市场:天麻种植季结束后,两菌市场进入平稳期,需求饱和,供应充足,预计价格将持续稳定,无大幅波动基础。
(二)中长期预测
政策红利释放。随着“药食同源”政策的深化,天麻在保健品、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宽。即食天麻、天麻饮料等新产品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形成“医疗+消费”双轮驱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流通效率提升。“昭通交割仓”等创新流通模式的成功推广,将极大改善当前干天麻库存积压、周转缓慢的困境,有助于平抑价格异常波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品牌价值凸显。彝良天麻凭借其道地品质和“公共品牌+溯源体系”的建设,已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较高的认可度。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可溯源产品的需求增加,彝良天麻的品牌溢价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天麻产业发展建议
基于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和未来趋势,为推动彝良天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上游,稳定品质与成本
优化种植技术。针对春麻品质不及冬麻的问题,应持续推广和优化种植技术,如加强共生菌培育管理、利用智能农业技术精确调控生长环境,缩小季节性品质差异,提升全年供应的稳定性。
建立分级标准。建立并推广更为精细化的天麻品质分级标准,通过技术培训指导农户按标准采收和处理,实现优质优价,提升高品质天麻的市场竞争力。
(二)疏通中游,破解库存难题
加速流通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与亳州等大型药材市场的合作,深化“异地交割仓”建设,利用现代化仓储和线上交易平台,提高干天麻的流通效率,降低库存风险。
引导加工企业升级。鼓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天麻提取物、配方颗粒等高附加值产品,摆脱对初级原料销售的依赖,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
(三)拓展下游,挖掘多元化需求
深耕“药食同源”市场。加强与食品、保健品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发符合市场潮流的天麻功能性食品、饮品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
稳定并拓展出口渠道。在巩固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利用跨境电商等新渠道,提升“彝良天麻”的国际品牌知名度。
实施精准营销。针对不同等级的天麻产品,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对高品质天麻,强调其药用价值和道地属性;对中小规格天麻,突出其性价比和在食品、出口领域的应用优势。
上一篇:高阳纺织指数2025年7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