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四个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2018π指数系列报告发布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8-10-31
  • 分享到QQ空间


1029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在浦江创新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暨2018π指数系列报告”。

π,一个无穷尽的数字,意味着创新和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我国的科研创新亟需自主创新的评估体系及方法。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于2015 年开始构建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指数(Productivity Index, PI),简称π 指数。“π指数”富有中国特色,以遴选的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科技期刊作为评价数据来源,采用定性与定量双重评估的方法,综合考虑论文作者贡献分值、期刊影响力分值等因素,形成了π值等主要指标。

发布会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介绍了2018年π指数年度报告。美国的论文量、CNS(《细胞》《自然》《科学》三大顶级杂志的简称)论文量、CNS第一/通讯发文量和占比四个指标排名均为世界第一。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这四个指标都存在较大差距。全球π因子TOP500中,哈佛大学以π因子276.42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机构;中国有39个机构进入全球π因子TOP500,中国科学院π因子为74.17,全球排名由2016的第10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8位。在全球π因子TOP100机构中,中国机构有5个,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π商(指篇均π值,反映科研产出的单篇实力)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分别为洛克菲勒大学(9.35)、博德研究所(8.65)和麻省理工学院(8.61),中国的清华大学以π商8.12进入全球前10,为第7

π指数学科领域分析报告,分别基于π指数对不同领域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美国哈佛大学以绝对优势位居十个学科领域π因子榜首,中国在植物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TOP100的机构最多,共17个,其中,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位居全球第一,领跑全球其他科研机构。

20122016 年π 指数趋势分析报告分析了全球机构、中国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各所的20122016年π指数的变化,同时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机构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中国20122016年度发文总量持续稳健增长,中国/全球论文总量的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年度发文总量差距在逐年缩小。20122016年全球π5 5年π因子)TOP500机构中,哈佛大学以1312.64排名第一;中国有39所机构进入全球π5 TOP500,中国科学院π5283.73,排名第13位。在全球π5 TOP100机构中,中国有两个——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20122016年中国科学院发表论文π因子持续稳定增长,π商在20132016年略有下降。

发布三年来,π 指数一直跟随科技发展趋势和科学研究需求,不断发展。π指数相关指标从2016年的5个,增加到目前的9个。遴选期刊也从2016年的119种到2018年的122种。π指数报告也从2016年的年度报告到2017年新增了“20112015年π指数趋势分析”报告,“生物与医学领域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π指数分析”报告,以及“CNS发文分析”和“国际合作度分析”两个主题报告,2018年新增了“学科领域分析报告”。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