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以来,0-3岁儿童托育照料服务更显紧缺。财新记者获悉,今年上海市将成立上海市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拟定期召开会议商议如何规范0-3岁儿童的托育制度。
上述联席会议将由上海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三部门牵头。
上海市教委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上海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0-3岁托育机构市场准入的标准。去年12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和《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简称“一标准两办法”),规范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准入与管理方法。
解放日报社旗下“上观新闻”也报道称,上述联席会议拟商讨制定3岁以下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鼓励多样化的托育服务。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中国妇女报》曾于2017年11月底援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邹艳辉的观点称,调查显示,32.9%的3岁以下婴幼儿全职母亲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平均中断就业时间达到了两年以上,75.5%的母亲表示如果有足够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将会再次就业。
对于0-3岁儿童的发展,唯一可见的政策表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明确普及学前教育目标时提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除此外,尚无专门的政府文件明确哪个部门应负责0-3岁婴幼儿的照护和教育。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儿童入园年龄做出明确规定:不招3岁以下幼儿入园。此后,中国不少公办幼儿园陆续取消幼托班。也就是说,幼儿托管不被纳入教育系统中,教育部主管的是学前教育,有办学许可证的幼儿园属于其管辖范围。
经查询,有位专家撰文表示对托育制度的忧虑。普遍的看法是,不少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低,且目前缺乏配套的准入资格、专业服务标准和监管评估,托育机构的质量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