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萧山,“体育外卖”刮起一股产业发展新风,体育教练进家门,为青少年定制个性化体育训练方案,满足其运动需求;在江苏南京,建邺区依托奥体中心专业场馆群、体育公园等建立“10分钟体育健身圈”,扩展了市民的锻炼场所,也为体育消费增添新场景。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运动消费等改善型消费和新型消费的需求快速增加。
球赛赛场上,一个“进门”引得观众席呼声连连;马拉松跑道上,运动员们肆意挥洒汗水;崖壁上,攀岩者展示“飞檐走壁”绝招;丛林间,徒步者随着潺潺溪水向远而行……
体育运动热潮兴起,推动体育运动相关用品消费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3%,其中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到22.2%。
今年夏天,“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了旅游新趋势,带动多地文旅行业蓬勃发展,促进消费大幅增长。
赛场上,两队角逐,“战况”激烈,场内座无虚席,欢呼声响彻场馆;赛场外,消费者聚集在周边产品售卖处,挑选心仪的东西。“苏超”火爆出圈带动周边景区、餐饮、住宿等消费快速增长。平台数据显示,在比赛日,南京、徐州、淮安、镇江、扬州等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体育赛事能够吸引来远距离消费者,其忠诚度高,今年来参赛和观赛,明年可能还会来,可以有效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王裕雄表示,体育赛事对消费有较强的关联作用,既能带动运动鞋服、器材装备等体育用品消费,又能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文化、娱乐、购物、景区游览等相关消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是赛事本身的数倍。
体育消费对于扩内需、促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日参赛、多日旅行”。“一看到‘苏超’开赛的消息我就预定了门票和车票,顺便还能和家人在江苏玩几天。”外地球迷王先生说。
“赛事+文旅”成了多地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贵州榕江,“村超”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重启”。在开赛前,榕江多家酒店几乎订满,全县酒店客房开赛当天预定率接近90%。据了解,开赛当天榕江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在王裕雄看来,体育既是消费品,也是一种对人力和社会的投资。对消费者来说,体育运动既能够满足其需求,提升幸福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收获健康和更好的社会关系。
当下,体育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价值。“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体育消费等在内的新型消费增速已经超过了衣着、食品等传统消费,很多地区依托体育消费实现了城乡发展格局的重塑和更新,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王裕雄说。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