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后首个长假,今年“五一”迎来了民众集中出行的又一个高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46594万人次,日均29319万人次,同比(2024年5月1日至5日)增长7.9%。
出行人数的攀升带来了五一出行的火热,自驾游、拼假游、出境游等多元出行方式交织,不仅点燃了旅途烟火气,更催生消费市场的升温。各地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市场活力,为游客带来深度体验。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消费规模与人均支出同步提升,折射出市场从“量”的积累向“质”的升级。
这一变化背后,政策红利功不可没。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专门强调鼓励休假,把提振消费同惠民生相结合,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有更多人选择“拼假”,五一提前两天出行、推迟两天回程的客流量,同比增长超三成。“拼假”让人们走得更远、目的地更广,出境游预订酒店城市遍布全球1837个城市,较去年增加432个城市。
从国际机票预订情况来看,热门目的地五一预订增幅均在三成以上。5小时内飞行圈国家最受欢迎,免签国家人气高。
值得关注的是,“五一”假期期间,“人生第一张机票”的购买者呈现鲜明代际特征:19-22岁大学生群体增幅达六成,正值探索世界的黄金年龄,首次飞行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起点;60-80岁“新银发”群体增幅四成,随着养老观念转变,他们正以“迟到的首飞”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两类人群共同勾勒出旅游市场的“年轻化”与“老龄化”双向扩容图景。
小城居民和“新银发”一族,成为今年五一消费升级意愿最强的群体。反向游、文化+旅游,景区门票预订同比增长超四成。
随着ChinaTrave的日益火热,我国多地入境游增幅超一倍。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更多的外国朋友也开始探索小城。苏州、湖州、佛山等均进入五一入境游TOP20热门城市。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超23场音乐节轮番开唱,文化+旅游成为五一最热门的旅游趋势。据业内估算,1元的音乐节门票大约可带动举办城市7-8元的综合消费,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这也是音乐节为何扎堆在五一期间举行的原因。
比起便宜,这届消费者更注重“值不值”。五一高星酒店更具性价比,预订量增幅超过四成。
尤其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预订高星酒店增幅达到50%,增幅远高于一线城市消费者。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小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最强。他们最爱去临近的风景区或省会城市,体验高星酒店。
五一假期的消费热潮,不仅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更是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由人潮涌动开启的消费盛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产业观察: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