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互联网+微阅读时代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5-10-14
  •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以及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而今天,已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


据说,4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


实际上,4月23日原来本就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这一天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亦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然而。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2004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据统计,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阅读对每个人成长影响巨大,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不仅如此,阅读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所以,指数君想说:让我们翻开书页,好好地认真地读一本好书吧!


互联网+微阅读时代到来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手机等移动终端“飞入寻常百姓家”,“拇指文化”应运而生。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接受知识的方法受到巨大挑战,“大阅读”日渐远离平民生活,安静地捧一本书阅读成了一种奢求,人们不再需要埋首书山就能将家事国事天下事一网打尽。“低头族”这个词也应运而生,借助电脑、手机、电纸书等工具随时随地、偷闲阅读成了一种潮流,同时也说明了一种新的阅读现象。


人们把这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称作“微阅读”。


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催生快节奏的生活步伐。


然而,随着微阅读时代的到来,传统阅读模式是否就该搁置?这种碎片化的阅读能否真正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还是只是“娱乐至死”的一种外化体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微阅读崛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只是阅读平台的转移,并不意味着阅读的根本消失,反而阅读量会有所增加。原来很多纸质书不太引人注意,而现在可以通过一种简便阅读方式读到一些东西,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他也提到,微阅读确实还是相对肤浅,电子书往往是一带而过,不能很细致地阅读,更不用说阅读后的“咀嚼”、温习。


“随着越来越多人转向互联网,微阅读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传统阅读。传统书籍作为一种保留的文本,成为越来越珍贵的文化。”张颐武教授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一方面要提倡阅读经典,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迎接多种形态的阅读。


据一份随机调查数据统计,大部分读者对微阅读持欢迎态度。有受访者表示,平时对文学经典不太关注,往往是由电子书引发了阅读和收藏兴趣,但也有受访者提及,因为微阅读的兴起,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打消了去阅读纸质书籍的念头。


指数君认为,微阅读和纸质书籍两者本身不冲突,在互联网+微阅读时代,指数君认为微阅读是一种多元化方式,有利有弊,我们能做的只有抓住机遇,顺应而为,在“垃圾时间”里,在“碎片化信息”中获得好的有用的信息,但在正常的休息学习时间内,还是应以传统阅读为主。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