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1)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5-10-14
    • 分享到QQ空间

一、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W.Leontief提出,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的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消耗)(包括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及其来源。例如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而初始投入(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及生产税净额。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得到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经济系统各部分,如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商品交换关系,投入就是购买活动,产出就是售卖活动。

 

二、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称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生产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数量关系。

 

按照不同的单位计量,投入产出表可分无实物型(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和价值型(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两种。小编以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例(价值型),简单介绍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构成。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表式(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投入产出表(价值型)由三部分构成,具体来说:

(一)第一象限

第一象限的主栏(行)表示中间投入,宾栏(列)表示中间使用,因此,第一象限的数据具有双重含义,可以从投入与使用两个方向进行解读。具体来说,从行的方向看,第i部门作为生产者,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部门作为中间使用的数量;从列方向看,第j部门作为消耗者,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各部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因此,该象限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二)第二象限

该部分的主栏与第一象限的相同,但其宾栏是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和其他最终产品等。从行的方向看,反映某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从列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基期构成。因此,该象限反映的是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三)第三象限

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因此,该象限反映的是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及其构成情况,它反映的是经济联系。


下期,小编将继续完善投入产出的基本理论,包括投入产出的基本系数、基本模型等,请持续关注中国指数网指数学院模块。 


    • 分享到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