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评“反向春运”虽好,现实却很无
来源:搜狐新闻  日期:2019-12-20
  •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12月18日公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

 

反向春运的实质是“反向过年”,现实中,这一过年的方式越来越被人接受和践行。据数据统计,我国铁路春运反向客流连续多年增长9%左右。而有关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过年的话题,也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去年,一个只有6分钟长的小短片《啥是佩奇》,就因涉及的是“反向过年”的话题,刷屏全网。

 

随着“反向过年”的出现,把家人亲人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过年,的确免除了很多烦恼:不仅省去了春运大潮下的折磨的赶路;也解决了“421”的家庭结构下,到底到谁家过年的争论;更是避免了过年时那些将人折腾地筋疲力尽的陈规陋习。

 

应该说,一些人选择“反向过年”,不仅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还是一种认知上的改变。

 

在老家是过年,到城里也是过年,只要家人团圆在一起,那就是美好的事。这种对家和对年的新的认识,似乎可能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鼓励有关部门“反向春运”,显然也是顺势而为。但在笔者看来,当下条件下,在具体操作时,客观上恐怕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回家过年,是很多中国人的“执念”,几乎深入骨髓。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家与家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文化。回家过年,不仅是为了家人团聚,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城市里早有了自己的家,有的在城市甚至生活了数十年,已经习惯了城市的日常,却还是在春节期间选择了回老家过年。

 

而具体到父母一辈,其家族观念、故土观念,无疑更是一道无法跨过的坎。不夸张地说,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到城里与子女一起过年,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对于他们来说,在老家过年,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习俗,是具有某种仪式感的。如果换一个环境,这样的感觉会被削弱,他们在内心中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而且,在许多父母看来,子女回到父母的家,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以笔者的父母为例,去年春节,他们虽然留在了杭州过年,但到了正月初二,便急着要返回老家拜年。在笔者看来,他们选择在杭州过年,是子女要求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而回家拜年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所需。如果,忽视了这种需求,那么“反向过年”显然就无法长久。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反向过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如果没有属于自己固定的落脚点,那么就不属于这个地方,而有无固定的落脚点往往又以有无房子来判断。

 

这显然就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选择。比如,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他们几乎就没有条件“反向过年”,所以他们仍然是春运大军的绝对主力。

 

当然,笔者无意于去比较回家过年和“反向过年”孰优孰劣。只是想说,一种文化的诞生往往是人的选择和现实的条件相交织的产物,如果要鼓励“反向过年”,就必须考虑这两种因素,形成合力举措。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因势利导,更需要在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上做功课。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