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企业京东收购本土电商1号店的传闻在午夜时分落定,但真正达成合作的层面是1号店背后的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
6月21日凌晨,双方宣布在华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京东向沃尔玛发行近1.45亿股A类普通股,约为京东已发行总股本数的5%,1号店真正的主人也成为京东的战略投资者,而京东则获得1号店第三方平台1号商城的主要资产,包括“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
根据双方公布的协议,沃尔玛还将继续经营1号店自营业务,并入驻1号商城。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商店”则将在京东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
沃尔玛在中国的实体门店将接入京东集团投资的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和O2O电商平台“京东到家”; 山姆会员商店也将使用京东的仓配系统。
此外,双方还将在供应链端展开合作。618大促的亮眼成绩和该交易推动京东股价20日收涨4.62%至21.06美元,从近两年低点反弹。京东股票在发布上述合作消息时经历了短暂停牌,交易重启后股价涨幅在9%左右,随后涨幅稍有回落。沃尔玛股价也上涨0.21%至71.10美元。
以收盘价21.06美元计算,此次交易的估值达到近100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远低于此前流传的4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而京东通过发股的方式获得世界零售巨头的战略投资,在供应链和线下市场将获得长足优势。
“京东海量的线上用户以及强大的当日达物流网络将为沃尔玛门店和山姆会员商店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将山姆会员商店的业务拓展至全国范围,并为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商店的顾客提供更好的物流配送服务。而京东将通过沃尔玛旗下“1号店”的强大品牌优势、其在食品杂货和家居产品领域的品类优势、其长期形成的优质低价的良好口碑,以及在华东华南等重要区域的领先布局,极大地补充和增强京东的产品丰富度和在重点区域的竞争力。”双方的新闻稿如此评价此次合作。
2016是沃尔玛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拥有400多家门店和超过10万名员工,目前拥有覆盖全国的约20个干货及生鲜配送中心。无论是超商O2O还是电子商务,沃尔玛在中国进行了多番尝试,但是成果没有想象中顺利。尽管今年一季度其中国大卖场市场份额实现连续13个季度增长,整体零售业增长疲软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1号店就是沃尔玛在中国进行电商的一次尝试。成立于2008年的1号店,于2010年5月出让80%股份获得平安集团的8000万元投资,2011年5月,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入股17.7%。进一步于年7月全资控股。但随即创始团队离开,一时间人心散。在此期间,沃尔玛对1号店始终存有盈利坚持,而本土电商京东和阿里巴巴电商持续亏损换来的的激进成长下, 1号店失去布局全国的机会,最终退守上海。
根据可查的公开信息, 1号店的销售额在2013年达到115亿元,注册用户5700万;截止2014年底,1号店在线销售商品超过800万,拥有注册用户接近9000万。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 2013年1号店在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份额达到2.6%,排在天猫商城、京东、苏宁易购、腾讯电商、亚马逊中国之后。而到2015年,1号店已被挤出前十。
市场普遍认为,华东市场和百货优势是目前1号店仅存的优势。“京东和1号店的用户有一些区别,毕竟京东打出去的标示就是3c和家电,而一号店的用户肯定对百货品类更忠诚。”一位京东内部人士表示:“京东在华北和华南都很强,但是在华东不太强。此外京东想要加强华东还有一部分因素是阿里巴巴,华东是天猫和淘宝的大本营。京东借1号店增强华东实力,这就类似天猫北上的逻辑。”
大型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巨头的合作,上一次引发业内激烈讨论是来自阿里巴巴与苏宁的换股结盟。
去年8月,阿里巴巴以约283.4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云商,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而同时,苏宁云商则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阿里巴巴集团新发行股份。阿里看重苏宁的线下资源,苏宁则看重阿里的线上流量,双方在电商平台、供应链、物流、支付和云等层面都逐步实现协同。苏宁在优势品类家电领域则处处对标京东,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都对后者形成压力。
本月初,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称将在京东传统的主场年中大促618购物节投入50亿资源,夹击目的明显。而根据双方接下来的计划,两者将打通用户资源、流量资源、品牌资源、大数据资源、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进一步协同。
而京东此时与沃尔玛的合作,尤其是借此获得1号店的华东市场优势,逻辑亦然。加上有沃尔玛的全球商品供应链,京东在全球化扩张和本土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此次京东与沃尔玛的合作,短期不会对阿里产生影响,但会形成竞争压力。沃尔玛在全球资源尤其是零售资源方面大大强过阿里,长远甚至对亚马逊产生影响,沃尔玛借入股京东加速全球电商战略的真正对手其实是亚马逊。
此次合作更类似此前腾讯战略入股京东,打包给京东的拍拍网最终在报表上成为25.7亿的资产减值,最终关闭。
在618大促之前,市场做空京东情绪高涨,一个重要原因被认为是来自关注投资亚太证券市场的新加坡毕盛资管(APS Asset Management)的做空报告,而该报告中明确支持,京东大额的长期股权资产减值表明公司管理层缺乏尽职调查,投资决定仓促。
以亏损换发展、以金钱换时间的京东,如何避免1号店成为下一个拍拍将受关注。咨询公司 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 的零售分析师 Budd Bugatch 在接受CNBC的专访时表示,沃尔玛一直希望在电商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借此寻得更强大的电商伙伴,看起来是笔不错的交易。但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