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想“缩差” 官员:要付出艰巨努力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6-04-28
  •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预测,201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继续缩小。但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比较艰巨的努力”。


4月2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农村绿皮书(2015-2016)》,预测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上年增长7.7%,按2015年价格计算,将达1.23万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将继续缩小,下降到2.7:1。


《农村绿皮书(2015-2016)》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2015年农民增收形势较好,对2016年农民增收持乐观的态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3:1。


李国祥说,这几年农民收入的增长格局和模式在发生变化,主要并非依靠农产品提价和增加产量来增加收入;而主要得益于农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的速度相对比较快。李国祥认为,农民工群体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农民增收的推动力量将会保持。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要继续缩小。郭玮认为,农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但也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若要实现“缩差”,则“不是付出一般的努力,而是要付出比较艰巨的努力”。


郭玮解释,从2010年到2015年农民收入增长了58.2%;今后这五年,若农民收入能够年均增长4.8%,则可以实现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


但郭玮说,“我觉得也不能那么乐观”,“4.8%现在听起来是一个不太高的速度,但实际上从历史来看,也是有好几次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在5%以下。如1989-1993年,1998-2003年这几年,实际都是在5%以下。所以4.8%(的增幅)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达到的,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而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缩差”的目标,则更为困难。郭玮说,若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2020年翻番的目标,今后五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应该年均增长6.7%;这意味着,如果要缩小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农民的收入要年均增长达6.7%以上,才能实现“缩差”的目标。


他提醒,从趋势上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在回落,这与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一致。那么,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回落的因素又是什么?郭玮表示,过去促使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因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这包括农民工人数增加和工资上涨这两个因素。但现在这两个因素的增速,都在急剧下降。


“过去五年(农民工)增加了3500多万人,但是,人数的增加也是在急剧下降的。”郭玮说,2010年一年,农民工人数增加了800万人,但此后就逐年下降,到2015年一年只增加了60多万人。


另外,农民工工资涨幅的放缓也“非常明显”。据郭玮介绍,2011年农民工的月工资同比增长可达20%以上,此后就一路下跌,到2015年只有7.3%,“这还是名义工资,不扣除物价(因素)”。


就2016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农民工的工资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因此郭玮认为,未来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农民工增收的推动效果“不容乐观”。


郭玮还认为,农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究竟能有多大,也需要重新考量。他举例说,过去生猪价格一增长,就可以算成农民收入的增长;但现在农业的生产方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不同,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规模化的养猪场,农民能从中得到的只是工资性收入,“养猪所增加的收入是资本所得,中粮集团养了多少猪?这些东西不会转化为农民收入?”


此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也在会上表示,要实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还需考虑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他认为,由于政策性调资、“双创”、新型城镇化和资本市场改革等四个政策因素都“更有利于城镇居民”,“有可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会反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指数
  指数名称 数值 幅度 详细